威马“复活”,能否再现昔日荣光?

威马“复活”,能否再现昔日荣光?-有驾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威马汽车曾是一颗闪耀的新星,与“蔚小理”同属第一梯队。然而,资金链断裂、债务缠身等困境让它陷入沉寂。如今,威马突然宣布本月复产,还立下今年产销两万辆、未来筹备IPO的目标,这一系列动作瞬间吸引了众人目光,但其前景究竟如何,仍是未知数。

威马的复苏计划来势汹汹。据《致供应商白皮书》显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已接管威马四家核心公司,计划在本月复产威马EX5和E5车型。翔飞初期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同时,威马还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今年确保产销1万辆,力争2万辆;到2026年,实现量产10万辆;2027 - 2028年,年销量目标跃升至25万 - 40万辆,并启动IPO筹备;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营收达1200亿元。为实现这些目标,威马计划未来5年推出10款以上新产品,覆盖A00级到C级的轿车、SUV、MPV及跨界车等全品类车型,并同步布局纯电动与增程式双技术路线 。

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威马复产路上的重要助力。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温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为威马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温州市政府不仅给予融资支持,还考虑为威马的复工复产、产线技改、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提供补贴,甚至优先将其纳入本地公共采购,全力支持品牌重建。在政府的推动下,威马的供应链也在逐步恢复,目前已完成对215家历史供应商的联络,多数供应商表态愿意继续合作 。

尽管威马的复产计划看似周全,可横亘在其面前的挑战依旧艰巨。首先,巨额债务是个绕不开的难题。此前,威马负债超200亿,虽说已通过重整计划对债务清偿做出安排,如债权金额在15万元(含本数)及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债权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超过部分通过受领信托受益权份额由信托机构变现资产后按比例清偿,但债务压力仍不容小觑,这无疑给威马的资金运作带来巨大考验 。

品牌形象受损,同样是威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停产的这段时间里,威马在市场上的声量骤减,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如今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蔚小理”已在市场站稳脚跟,小米、鸿蒙智行等新势力也来势汹汹,威马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难度不小。此外,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各品牌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角逐,威马要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必须拿出过硬的产品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

从威马自身来看,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将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复产的EX5和E5车型虽是经典产品,但在当下智能化、电动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两款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驾驶辅助等方面,是否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市场检验。未来推出的新产品,从规划到落地,再到被市场接受,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是威马面临的又一挑战 。

威马汽车复产并筹备IPO,是其重归赛道的大胆尝试。若能充分利用政府支持,妥善解决债务问题,重塑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或许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但不可否认,前方道路布满荆棘,其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一切都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 。

#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