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轰隆隆开过的那些大卡车,你可能每天都见,但你大概率没想过,这玩意背后藏着的,是一场比宫斗剧还刺激的商业肉搏战。
你以为卖卡车是比谁的发动机马力大?比谁的钢板厚?
天真了。
这行的本质,是在一片红得发紫的血海里,看谁捅刀子更快,谁放血更专业,谁在对手喘气的时候能多踹两脚。
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一汽解放,一个你爸那一辈就如雷贯耳的名字,九月份突然发了个战报,说自己牛大了,传统燃油重卡和新能源重卡销量,双冠军,两开花。
这战报写得那叫一个激情澎湃,什么“捍卫霸主地位”,什么“驶向崭新纪元”,看得人以为他们不是卖了点卡车,是直接开着卡车上月球了。
但我们都知道,商业世界里,每一份风光的战报背后,都可能是一次被逼到墙角的绝地求生。越是高调的肌肉,越是想掩盖背后的虚弱。
一汽解放这次的所谓“双冠王”,根子不在产品发布会开了多热闹,而在于今年7月一场听起来平平无奇,实则刀刀见血的“营销变革”。
变革前是啥情况?原文说得比较委婉,“低端化竞争”、“同质化内卷”。
翻译过来就是:大家都在降价,降得底裤都快没了;产品你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他也有,卷得跟麻花一样。老的打法卖不动了,再不换脑子,就要被市场的泥石流直接冲走,连个泡都不冒。
新上任的营销老大一看这局面,估计头都大了。怎么办?开会,变革,全体起立。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操作:7月3日开会,7月7日87个区域经理全部换防到位,5天时间,把整个营销体系的骨架给拆了重装了一遍。
这叫什么?
这不叫高瞻远瞩,这叫战时总动员。说明火已经烧到眉毛了,再搞什么温良恭俭让的流程,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打法,先不管姿势好不好看,先把粮食抢回来再说。
因为商业竞争,尤其是这种重资产、大块头的行业,最怕的不是对手有多强,而是自己这艘大船掉头太慢。等你还在画航海图,人家已经开着快艇抢了你的航线了。解放这次5天换将,就是把舵手直接绑在了舵上,谁敢慢一秒,直接扔海里喂鱼。
所以你看,后面的销量数据暴涨,什么7月暴涨337.6%,什么9月登顶。这背后不是什么魔法,就是最朴素的丛林法则:压力给到位了,指标背上了,要么你把车卖出去,要么你就滚蛋。
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
当然,光靠拿鞭子抽销售是没用的,你得有东西卖。这就得说到他们的第二板斧:产品。
原文吹了一堆什么“鹰阵”矩阵,又是鹰途又是鹰航的,听着跟动物世界似的。还搞了个“22+X”产品理念,什么舒适、活力、价值、节能。
这套东西,说白了是干嘛的?
是给用户看的吗?用户哪记得住这么多名词。这是典型的讲给资本市场和经销商听的,告诉他们:你看,我很有章法,我产品线很清晰,我不是在瞎卖。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真正藏不住的“阴影”,或者说真正的核心,是那个叫“智慧动力域”的东西。这才是硬通货,是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这些核心部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别人能吹的营销概念,解放也能吹;但解放能拿出来的这套动力总成,别人想抄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才是商战的真实面目,它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宣传口号喊得响,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用核心技术打造的闷拳。花里胡哨的鹰啊马啊,都是为了配合这记闷拳打出去时更好看的前摇动作。
你以为这就完了?只会卖车和做技术,顶多算个优秀的制造商。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活得滋润,你必须得会“下毒”,或者说,构建生态。
解放搞了个叫“解放绿动”的品牌,说要从“制造端”向“服务端”延伸。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车卖给你只是第一步,你后续的充电、换电、维修、保养、二手车处理,最好都用我的。我给你提供一整套“喂到嘴里”的服务,让你离不开我。
这套路熟不熟悉?你买了个游戏机,结果发现游戏、手柄、会员服务都得从他那买。你办了张健身卡,私教、营养餐、蛋白粉也都是他们家的。他们不是在卖单一产品,是在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你心甘情愿持续掏钱的依赖。
解放想做的就是卡车界的这种“生态霸主”。通过车电分离、整车租赁这些金融玩法,把一次性的买卖,变成长期的服务关系。这才是“再造一个解放”的真正野心。因为卖硬件的利润越来越薄,跟剃刀片一样,但服务和生态的利润,那是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
最后,我们再回头看“新能源”。
原文说解放新能源战略搞了四年,从几百辆干到快一万辆,今年更是要冲第一。这增速看着确实吓人,颇有种“瞎积薄发”的感觉。
但新能源商用车这个赛道,真的是技术和市场的纯粹胜利吗?
前几年靠的是什么?政策补贴。现在靠的是什么?运营成本。电费比油费便宜,对于天天在路上跑的卡车司机来说,这就是天大的诱惑。所以,不是解放突然开窍了,是时代的大潮把它推到了这个位置。
为什么所有厂家都在疯狂卷新能源?
是大家突然都有环保精神了吗?是为了地球的未来吗?
别闹了。是因为旧的燃油车市场已经卷不动了,是个存量市场,你多卖一台,就意味着对手少卖一台。而新能源,是个增量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蛋糕,谁先冲进去多啃几口,谁就能在下一个十年活下来。
所以你看懂了吗?
一汽解放的这个“双冠王”,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销量胜利,而是一个传统巨头在被时代和对手两面夹击时,上演的一场教科书式的自救。
它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是内部的“刮骨疗毒”式变革。是产品的“硬核技术+花式包装”组合拳。是商业模式上从“一锤子买卖”到“终身绑定”的生态野望。
这背后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宏大叙事,只有最冰冷的商业计算:不这么做,真的会死。
这篇文章不是在给解放唱赞歌,而是在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任何一家能在今天还活得不错的巨头,都不是因为它过去有多辉煌,而是因为它现在有多能折腾,有多不要脸,有多敢对自己下狠手。
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请客吃饭。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