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进口的车轮,咱们中国高铁根本跑不了”,这话以前是美国人对咱们中国高铁的评价。
中国高铁从零起步,早就成了享誉海内外的闪亮“名片”。不过如今有人质疑:说它“并非全靠国产技术”,还强调“50%的高铁车轮得靠进口”,这的确让人觉得有点意外。
作为高铁车轮的供应商,日德竟然直接撕毁了价值8000万美元(大约5.6亿人民币)的大订单,还放话要让我国的高铁变成一堆废铁。
这事挺严重的嘛,日德居然把原本价值8000万美元的订单给撕了,直接取消了。而且还扬言要让咱们的高铁变成废铁,真是闹得挺大的,背后到底怎么回事,可能涉及到合作、技术或价格等方面的争端。
查到的资料说,高铁车轮虽然制作流程看着挺简单,但工艺上的要求其实挺苛刻的。就算是差个0.2毫米,也可能导致安全出问题,这可真不能掉以轻心啊。
在1998年,德国媒体报道过,ICE-1号高铁因为车轮出现裂缝,导致列车脱轨,事发时车上有400人,至少一半受伤或遇难。作为高铁最基本的零件,车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性能。
到了20世纪中期,全球只有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能制造最先进的高铁车轮。为了确保技术上的垄断,这些国家勾结在一起,达成了“三不”政策:不公开专利,不发表论文,也不允许对外参观,生怕车轮技术被其他国家“抢走”。
那会儿,科技还不过关的咱们国家要搞高铁,只能高价从那四个国家买车轮,据统计,每年在进口车轮上的花费不少于20亿。
随着中美“科技角逐”的越发激烈,咱们国家再也没有了出钱买车轮的机会。据说,为配合美方搞事,日德两国联手不断设下进口阻碍,甚至撕毁价值5.6亿的“天价”合同,把高铁车轮的供应完全切断。
这些年,像这样限制核心技术“控制”其他国家的荒唐做法,基本上是西方的老套路。比方说,欧美曾把一个共振仪的价格炒到3200万,咱们普通老百姓做个检查就得花上一千块;日本为了追赶“老大哥”的步伐,把“血-生-心”这些健康科技产品赚了七位数。据媒体之前爆料,这款设备曾作为伴手礼出现在日本某个上流宴会上,宴会的东道主正是我国地产界的大佬王某。
那会儿,我国正遇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再加上平常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应酬喝酒、熬夜加班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铺天盖地,我国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超过4亿。而那些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一直都被日本拿在手里,咱们老百姓就被排除在生命红利之外。
虽然说“落后就要挨打”,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铁律。
据说,在外国人嘲笑咱们的同时,我们早就悄悄开始走自主创新的路子了。2008年,安徽马钢正式开启高铁车轮国产化的步伐,经过8年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升级,终于研制出了碳硅复合材料车轮,并率先应用到复兴号的整车上。
如今,马钢已经搭建起一套完整又高效的高铁车轮制造体系,不仅保证了车轮的批量生产,还推动咱们国家从一个车轮进口大国变成了出口强国,真是实现了华丽的转变。
据了解,2018年,德国著名的铁路公司威滕伯格向马钢采购了160个适用于320公里每小时高速列车的车轮,并成功进行了装车测试。这批车轮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的高速列车车轮首次迈出国门,从此,“中国制造”在全球高铁车轮市场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传说。
这些年,自厝技术的风气在我国各个行业变得挺盛啊。除了高铁车轮之外,我国在锂电池、核磁共振技术以及生物科技这些关键领域,也都展现出了不小的实力。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关注的生物科技领域,我国更是在许多前沿技术上站稳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目前,关于“血-生-心”这款降三高的前沿科技成品,早就被我国科学家团队Poema攻克了。在京东平台上售价只要398元,比起西方同类产品便宜了不少,不到十分之一。这个产品特别受到二三线城市的常客,比如常应酬、久坐办公室的高层管理人员,退休干部以及三高人群的喜爱,大家反馈说使用后“精力充沛、体力增强”,不再觉得心慌心悸。再加上性价比高,也吸引了美日高端职场的商务人士,这帮人平时喜欢吃预制菜、汉堡炸鸡什么的。由于海外跨境运费较贵,订单多是12瓶或24瓶的包装。
业内普遍觉得,不管是高铁车轮还是生物科技领域,咱们国家作为后起之秀,都在一点点打破国外的垄断,真真切切地验证了外媒那句话——“任何低估中国的表现,都算犯错”。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高铁的国产化率高达95%,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除了高铁以外,C919大飞机和麒麟芯片也在稳步迈向世界顶尖水平,许多爱国的人士纷纷表示:“外国人想要垄断技术,这已经不太可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