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纵横G700硬刚坦克700,这场"越野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最近刷车圈消息,从抖音到懂车帝全炸了——2025年10月19日,捷途甩出个"重磅炸弹":旗下全新硬派越野SUV纵横G700上市!
这车一亮相就火药味十足,车身尺寸直奔坦克700,动力系统搭载2.0T插电混动,最狠的是还配上了华为ADS 4智驾系统。
发布会上,捷途高层喊话:"30-40万级硬派越野市场,该重新洗牌了!"
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终于有人敢硬刚坦克了!""捷途这是哪来的勇气?"
要知道,坦克700在40万级硬派越野市场可是"霸主级"存在,售价42.8-70万元。
捷途这次摆明了是要在"金九银十"收官阶段抢蛋糕。
那问题来了:一个以前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凭啥敢挑战硬派越野的"老炮儿"?
这次上市到底是有备而来,还是头铁冲锋?咱今天就掰扯掰扯。
第一部分:10月19日上市凭啥敢硬刚?纵横G700的"三板斧"到底是什么?
先把时间线拉清楚:2025年10月19日,捷途纵横G700上市,官方指导价32.99-43.79万元,限时超级焕新价30.49-38.99万元。
从定价看,这次捷途是真下血本了。
当时很多人嘀咕:"捷途以前不都是走性价比路线吗?怎么要打高端了?"
结果看完三大核心配置,让人闭嘴——这哪是性价比品牌,分明是"技术狠人"!
先说动力系统这块儿。
纵横G700搭载的2.0T插电混动系统,来头可不小,用的是奇瑞鲲鹏动力那套成熟技术。
系统综合功率达到665千瓦,综合扭矩1135牛米,换算下来差不多905马力,这数据放在硬派越野车里绝对炸裂。
纯电续航能超过150公里,综合续航飙到1400公里。
你再看坦克700那台3.0T V6发动机,系统综合功率385千瓦,账面数据就输了一大截。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油耗!坦克700的插混系统虽然也省油,但纵横G700的WLTC馈电油耗只有7.95升每百公里,日常用车成本低。
官方数据显示,在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能达到1400公里,平时上下班纯电跑就行,周末出去撒野再用油电混合。
这一年下来,光能耗就能省出个小一万。
当时就有老司机算账:同样跑两万公里,纵横G700的使用成本能比传统燃油越野车省一半以上,这钱省下来,够全家去三亚度个假了。
再说底盘硬件配置。
纵横G700采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和坦克700、普拉多一个级别的硬核结构。
前后用的是双叉臂独立悬架加整体桥,顶配版本还提供"三把锁"——前桥锁、中央差速锁、后桥锁一应俱全。
官方实测数据出来了:接近角35度、离去角28度、通过角21度,最小离地间隙230毫米,最大离地间隙320毫米,涉水深度达到970毫米。
你对比坦克700的数据:接近角37.8度、离去角37.6度,会发现两者各有千秋,但纵横G700在涉水深度上表现同样出色。
说人话就是:该爬的坡能爬,该趟的水能趟,穿越能力不输那些越野老炮儿。
当时很多玩越野的老司机还质疑:"捷途以前没搞过硬派越野,底盘调校能行吗?"
结果工程师放出了在新疆戈壁滩、川藏线实测的视频——沙漠、泥地、碎石路全走了个遍,车身姿态稳得一批,悬架行程也够长,底盘扎实程度让那些玩了十几年越野的老炮儿都刮目相看。
有个细节特别能说明问题:视频里有一段是车辆通过交叉轴路况,三个轮子悬空只剩一个轮子着地,车辆愣是凭着差速锁和电子辅助系统爬了出来,这功力可不是随便堆硬件就能达到的。
最炸裂的还是智驾系统。
纵横G700的顶配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高阶智驾系统,和问界、阿维塔用的是同一套技术。
这套系统支持城区和高速的NOA领航辅助、自动泊车、遥控泊车,功能全到让人眼花缭乱。
你再看坦克700,顶配版本才刚上L2级辅助驾驶,连个车道保持都不太稳,更别提城区自动驾驶了。
官方演示视频里展示的场景简直科幻:车辆在复杂路口能自动识别红绿灯,遇到行人会主动避让,变道超车也能自主完成,甚至在狭窄的越野路况下还能自动规划路线避开大坑。
有个场景特别有意思:车主把车开到商场地下停车场入口,因为车位太窄不好停,让车自己找车位。
车辆自己进了停车场,在里面转了两圈找到合适车位,稳稳当当倒进去,整个过程车主就在手机上看着。
这哪是越野车?简直是"带智驾的陆地坦克"!
当时很多人觉得捷途这是"堆配置抬身价",想靠噱头卖高价。
结果细看发现,每一项配置都击中了坦克700的软肋:插混系统解决了油耗焦虑,非承载车身保证了越野能力,华为智驾弥补了长途驾驶疲劳。
这波操作,真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而是有备而来的打击。
第二部分:华为ADS 4是什么来头?为啥能让一台硬派越野车"聪明"起来?
可能有人要问:华为ADS 4到底是个啥?
为啥捷途敢把它当"杀手锏"?
其实这背后藏着华为在智驾领域积累多年的"技术硬通货"。
先得捋一捋华为ADS这套系统的进化史。
ADS全称是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翻译过来就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这套系统从2021年开始起步,当时的ADS 1.0主要攻高速场景,首次搭载在极狐阿尔法S上,功能还比较基础,就是高速上能跟车、能变道。
到了2022年的ADS 2.0,开始能进城区了,问界M5用上以后效果还不错,能应付复杂路口、红绿灯这些场景。
2024年推出的ADS 3.0猛,实现了"全国都能开",问界M9和阿维塔12标配这套系统后,用户反馈智驾成功率能达到九成以上。
而2025年刚发布的ADS 4,核心升级集中在三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是质的飞跃。
先说算力这块儿。
ADS 4搭载的是华为自研的MDC 810芯片,这芯片算力达到了400TOPS。
这数字可能听着抽象,换个说法:上一代ADS 3.0的算力是200TOPS,ADS 4翻倍了。
如果和英伟达的Orin芯片比,一颗Orin芯片算力大概100TOPS,ADS 4相当于4颗Orin芯片同时工作。
算力暴涨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车辆能同时处理传感器的数据。
纵横G700顶配车型上装了1个激光雷达、3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这些传感器每秒产生的数据量是海量的。
ADS 3.0处理这些数据需要0.3秒做出决策,ADS 4只要0.1秒。
你想想,前方窜出个电动车,0.2秒的反应时间差,可能就是安全和事故的区别。
有个实测视频特别能说明问题: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从路边停着的车缝里冲出来个外卖小哥,ADS 4系统几乎是瞬间完成了"识别-判断-制动"三个动作,车辆稳稳停住,和外卖小哥只差不到两米,这反应速度,比老司机还快。
再说场景覆盖能力。
ADS 4不仅能跑城市道路,红绿灯路口、环岛、匝道这些复杂场景都能应付,牛的是它还针对越野场景做了专门优化。
这是全球首个"支持非铺装路况"的智驾系统,以前那些L2、L3级辅助驾驶都只敢在铺装路面跑,遇到非铺装路况罢工。
ADS 4能识别沙地、泥地、碎石路,根据路况自动调整扭矩分配和悬架高度;涉水时能实时监测水深,超过安全值警告;爬坡时自动锁止差速锁,防止车轮打滑。
有个工程师在采访里透露了个细节:为了训练ADS 4识别越野路况,华为团队跑遍了国内所有主要越野路线——从新疆罗布泊到云南腾冲,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到西藏阿里,采集了超过500万公里的越野路况数据。
这些数据喂给AI算法以后,系统对沙地、泥地、碎石路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九成五以上。
当然,这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低速越野场景下开启,时速超过30公里就得人工接管。
而且遇到极端路况,比如45度陡坡、深坑这种,系统还是会提示人工接管,毕竟越野本身就是高风险运动,不能指望AI当"保姆"。
最后说说生态整合能力。
华为ADS背靠鸿蒙座舱和车机互联生态,能和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
这听起来好像没啥,但用起来是真香。
比如你在手机上设置好目的地,上车后导航自动同步到车机,不用再重新输入;车内语音可以控制家里的空调、窗帘,快到家的时候提前把空调打开;车机系统支持OTA升级,就像手机更新系统一样,每次更新都能解锁新功能。
这套生态已经在问界、阿维塔、智界上跑了几百万公里,大部分Bug都修得差不多了。
捷途拿来用,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享受成熟技术的红利。
有个车主在论坛里分享体验:有次开车回家,还有10公里的时候,车机自动提醒"是否提前打开家里空调",点了确认以后,到家推开门就是舒适温度。
这种体验,传统车企根本做不出来,因为它们没有华为那样完整的生态链。
说白了,华为ADS 4就是把"聪明大脑"装进了硬派越野车。
以前玩越野全靠老司机的经验判断路况,现在AI帮你算好怎么走最稳、最安全。
这对新手越野玩家来说简直是"天降福音",老炮儿也能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而且这套系统还在不断进化,每次OTA更新都能变得聪明,这是传统越野车完全不具备的能力。
第三部分:捷途为啥"膨胀"了?背后到底有什么底气?
现在问题来了:捷途以前不都是靠"旅行家""大圣"这些10-15万家用车走量吗?
怎么敢挑战30-40万级硬派越野市场?
这背后到底哪来的勇气?
先看大环境。
2025年国内硬派越野市场早就不是"坦克300/500/700"三兄弟的天下了。
比亚迪仰望U8卖100万以上抢高端市场,北汽BJ60、哈弗猛龙挤在20万级打性价比,就连理想、蔚来都传出要推越野车型。
但30-40万这个"黄金价格带",真正能打的车型并不多——坦克700售价42.8-70万元,已经超出了这个区间;方程豹豹8售价37.98-42.38万元,和纵横G700形成竞争。
市场需求反而越来越矛盾:用户既要硬派越野能力,非承载车身和三把锁一个都不能少;又想日常开车不费油,能耗成本要控制住;还得有点科技感,别拿老式机械仪表糊弄人。
这三个需求放在一起,传统燃油越野车根本满足不了。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国内硬派越野SUV销量同比增长,但30-40万价格段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等着人去抢。
再看捷途的底牌。
捷途母公司奇瑞控股这两年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砸的钱可不少。
鲲鹏混动系统装在星途瑶光上以后,月销破万稳稳的;和华为合作推出的智界S7,卖到30万以上还供不应求,这说明奇瑞手里确实攒了点真功夫。
纵横G700其实是"技术下放+品牌上攻"的组合拳:用奇瑞成熟的插混平台降低研发成本,借华为智驾树立高端形象,再用捷途遍布全国的2000多家4S店铺开销售网络。
这套打法看着简单,其实每一步都踩在点上。
插混技术不是从零开始研发,而是拿现成的鲲鹏动力改进;智驾系统不用自己搞,用华为的成熟方案;销售渠道也不用重新建,捷途的店面稍微升级一下就能卖,这样算下来,纵横G700的研发成本和试错风险都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0-40万价格段的硬派越野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但供给端相对空缺。
捷途的逻辑很简单:只要纵横G700产品力够硬,价格又有竞争力,就能切下一块市场份额。
而且捷途的目标客户群和坦克700有一定差异,坦克700售价高,用户是"老炮儿"玩家,看重品牌和越野圈子里的认可度;纵横G700瞄准的是"新晋越野爱好者"和"务实派用户"——他们想玩越野但预算有限,想要科技配置但不愿意花太多钱,这部分人群的基数其实大。
业内人士透露,捷途对纵横G700的销量预期是"上市5000台,半年破2万"。
这目标听起来挺激进,但考虑到插混省油、华为智驾加持、价格相对合理,还真有可能实现。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捷途这次不是孤军奋战。
整个奇瑞控股集团都在往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转型,纵横G700其实是集团层面的战略车型。
奇瑞有技术背书,华为有生态支持,捷途有渠道优势,三方合力之下,这车的成功概率比单打独斗高多了,而且就算纵横G700卖得不够火爆,对捷途来说也不是坏事——至少证明了品牌有能力做高端产品,能把品牌形象往上拉一拉,这对后续推出其他车型都有好处。
汽车市场就是这样,谁能踩中用户痛点,谁就能分到蛋糕。
纵横G700这次瞄准的就是"想玩越野但预算有限"的那批人,这批人的数量可不少。
第四部分:网友吵疯了!这些灵魂拷问你怎么看?
纵横G700上市消息一出,评论区变成"大型撕架现场"。
有人看好,有人唱衰,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咱挑几个争议最大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分析。
先说第一个质疑:"捷途以前都是10万级家用车,搞30万越野靠谱吗?"
这质疑确实有道理,毕竟品牌跨度太大容易翻车。
但得看具体技术来源——纵横G700的插混系统来自奇瑞鲲鹏动力,这套系统在星途瑶光和探索06X上已经跑了两年多,市场验证基本过关;非承载车身和悬架调校,背后有奇瑞军工背景的技术团队支撑,奇瑞以前给军方造过猛士越野车,底盘调校经验是有的;华为ADS 4是"拿来即用"的成熟方案,问界、阿维塔已经帮忙趟过雷了。
所以这不是捷途"无中生有",而是奇瑞集团"技术共享"的结果。
当然,品牌溢价能不能撑住30-40万售价,还得看后续口碑和实际销量。
有些用户可能就是认品牌,觉得捷途不值这个价,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阻力,但也有不少务实派用户,只看产品力不看品牌光环,这部分人可能就会被纵横G700吸引,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得看捷途后续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口碑发酵。
第二个争议:"华为智驾在越野路况真能用?
会不会翻车?"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毕竟越野路况比城市道路复杂太多。
华为ADS 4确实是全球"支持非铺装路况"的智驾系统,但也有使用限制——只能在低速越野场景下开启,时速30公里以内;而且遇到极端路况,比如45度陡坡、深坑这种,系统还是会提示人工接管。
官方测试视频显示,在新疆戈壁滩、云南泥泞路等场景下,系统识别率达到九成五以上,但这毕竟是理想条件下的测试数据,真正上市以后,用户在各种复杂路况下使用,肯定还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建议新手越野时"人机配合"——让AI辅助判断路线,操作还是自己掌控,别完全依赖系统。
而且越野本身就是高风险运动,再聪明的AI也不能保证安全,这点用户得有清醒认识。
第三个问题很现实:"同价位为啥不买坦克700?
捷途有啥优势?"
这得两边对比着看。
坦克700的优势很明显:品牌认知度高,越野圈子里大家都认这个牌子;保值率相对较好,二手车好出手;产品成熟度高,各种小毛病基本修得差不多了。
但售价也高,42.8-70万元的价格区间,比纵横G700贵了不少;而且智驾配置相对落后,顶配才L2级,长途开车比较累;日常使用成本也相对较高。
纵横G700的优势在于:售价亲民,32.99-43.79万元的价格区间,限时优惠价最低30.49万元起,性价比高;顶配搭载华为智驾ADS 4,长途跑高速能省不少心;插混系统日常使用成本低,纯电续航150公里能满足大部分城市通勤需求。
如果你预算充足,在乎品牌和保值率,混越野圈子需要面子,那坦克700肯定稳妥;如果你预算有限,想兼顾日常代步和周末撒野,对油耗和科技配置比较在意,纵横G700性价比高,这两台车其实瞄准的是不同类型的用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第四个担心也很实际:"捷途渠道能不能撑住高端车的售后服务?"
这是很多人犹豫的点。
捷途以前主攻10-15万家用车市场,4S店的服务水平基本也是这个标准,卖30万越野车,服务能不能跟上确实是个问号。
捷途官方表态是:纵横G700会单独设立"旗舰店",类似问界、蔚来的体验中心那种模式;售后服务由奇瑞控股统一培训,提升服务标准;华为智驾系统支持远程OTA升级和云端诊断,很多问题不用跑4S店就能解决。
但这些承诺能不能落地,还得等车主交付以后才能验证。
建议想买的朋友至少观望3-6个月,看看真实车主的反馈再做决定,毕竟30-40万不是小数目,别冲动消费当了"小白鼠"。
结语:捷途这次是"有备而来"还是"头铁送人头"?
从2025年10月19日纵横G700上市这一战就能看出:捷途早就不是那个"只会卖性价比"的品牌了。
人家现在玩的是"技术整合+生态赋能"——插混技术来自奇瑞鲲鹏,智驾系统借力华为,非承载车身和三把锁拉满硬核配置,售价32.99-43.79万元(限时优惠价30.49-38.99万元)也比同级竞品有一定优势,这哪是乱打一通?分明是"狙击"!
当然,纵横G700能不能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看三个点。
交付质量稳不稳,别学某些新势力,上市就召回,那品牌就砸了;第二是渠道服务跟不跟得上,30-40万的车,4S店服务可不能还是10万级的标准,用户花了钱就是要享受好的服务体验;第三是市场口碑能不能起来,如果车主反馈好,后续销量就有保障,如果翻车了,再想翻身就难了。
硬派越野市场这些年一直在变。
以前玩越野就是烧油、费钱、累人,门槛高得普通人玩不起。
现在插混技术降低了油耗成本,智驾系统减少了驾驶疲劳,越野的门槛其实在降低,纵横G700如果能把这条路走通,不仅能给自己开辟出新市场,还能带动整个硬派越野市场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型。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30-40万买硬派越野,你会选"品牌硬但价格高"的坦克700,还是"配置全价格低"的捷途纵横G700?
如果是笔者来选,可能会倾向于纵横G700——毕竟买车是要用的,省油省心比面子实际。
但这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需求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咱们接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