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怎么着,那会儿买车,图的哪门子“成功”啊?
不就是为了能跟人平起平坐,能把家里那口子哄高兴了。
对了,我跟你说个我当年搞砸的事儿。
有回报道一个新车发布,我非要抓着那个“灯厂”的工程师问矩阵大灯的光路设计,结果人家甩给我一堆参数,我脑子里一片浆糊,现场差点儿没把稿子写成产品说明书。
说实话,那会儿我太较劲了,非要钻进那些冰冷的数字里头。
现在回想起来,这Q5L跟X3的较量,压根儿就不是参数的比拼,是两种活法的较量。
你瞧那奥迪Q5L,它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官气”,你知道的,那股子沉稳。
当年A6那是代表,所以Q5一出来,就自带光环。
它那个外观线条,说句实在话,简约得像一幅水墨画,不张扬,但你瞅着就舒服。
这就好比咱老北京胡同里一棵老槐树,看着不起眼,但根儿深蒂固,有年代感。
我跟你说个我当年特成功的一次采访。
我没去问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我直接问车主:“您是哪一环啊?”
那大哥乐了,说他奋斗好多年,终于能开上这“四环”了。
你看,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比一堆参数管用多了。
Q5L的灯,确实邪乎,科技感十足,但它卖的是一份“此乃成功人士标配”的心理暗示。
再看宝马X3,那小子就是个“野孩子”。
他骨子里就写着“操控”两个字。
你让他安安静静地待着,他浑身不自在。
方向盘一握,那反馈,简直了,跟你心想的同步。
这就好比你跟一哥们儿一拍即合,不用多说话,一个眼神就懂了。
X3那个“鼻孔”格栅,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嘀咕,觉得有点儿怪,但它就是有辨识度。
你甭管好不好看,它让人一眼就能瞅出来:“哟,宝马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试X3,山路十八弯的,我开得那叫一个嗨。
车身侧倾控制得极好,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要是放在古代,就是个身手矫健的侠客。
可一回到现实,就得谈钱了。
对吧?
你花同样的钱,想买个配置丰富的,Q5L往往能给你更多实惠。
保养上,奥迪也比宝马省着点劲儿。
这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谁不是算着过日子呢?
买车是大事儿,养车更是长流水。
我当年报道过一个家庭,为了X3的操控性,硬是把一些舒适配置给舍弃了。
结果呢?
老婆孩子坐后头老抱怨,那驾驶的乐趣,是不是就冲淡了?
你开着爽了,家里人受罪,那这体验就打折了。
不过话说回来,X3的那个iDrive 8.0系统,那套人机交互确实是把互联做进骨子里了。
跟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它能让你感觉自己跟这车是一个整体。
所以你看,这俩车,它不是谁比谁高贵。
Q5L是“君子不器”,给人感觉是稳健地走向成功;X3则是“宝剑锋从磨砺出”,追求的是驾驶过程中的酣畅淋漓。
你得去亲自摸摸那方向盘,感受一下那座椅的承托力。
别听我在这儿瞎白活。
哪个车让你觉得,开着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心里头更踏实、更带劲儿,你就选哪个。
这事儿,没标准答案,全凭自己心里那杆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