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泛亚技术中心,灯光比往日还亮,好像怕谁看不出里面有人在加班。有些人跑到现场,说,今天不能当新车发布看,这可是“合资大盘反击”的序章,点到即止。不过你要问我,这种反击到底值不值一说?让时间回答问题吧。毕竟,上汽通用最近真是,一天一个热搜。
今年夏天一晃过去,先是有了逍遥架构诞生,接着逍遥智行发布,不到半个月,8月销量同比涨了200%,打破了很多人觉得“合资熄火”的预言。销售方面传出一口价,市场接受得很快。别克至境L7这台全尺寸增程轿车更是一首秀就吸够眼球。这些事单拿出来可能只是普通新闻,但如果你能把它们串起来,会发现通用好像在下很大一盘棋,悄悄铺好了战略节奏。
合资车型真的快要退场了吗?前两年流行这个说法。新能源转型那么快,中国品牌集体爆发,合资好像处于下风。但你现在看通用,他不仅没趴下,还敢主动翻身,清库存、压成本、推本土化,有条不紊。有人说这是赌最后一把,我倒觉得,这不是放手一搏,而是一个老玩家的迭代求生。
咱们要说通用这个速度,不能不提1998年那台别克新世纪。那时候,中国市场还在为“私家车是不是奢侈品”争论,一句“当代精神当代车”,唤醒了无数人心底“现代化”的小火苗。当年公务车,别克是标配,商务用车,GL8是王者。你问60后、70后,谁还不是那一句广告洗过脑?赛欧直接踩线“十万家轿门槛”,家庭轿车普及从此拉开序幕。
有一点经常被忽略:这些产品并不是通用凭空掏出来的,而是背后有个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撑着。这个技术中枢1997年成立,一开始就是为了把别克本地化落地,后来不断吸收、升级,慢慢成了中国汽车研发圈里的黄埔军校。别克能火、雪佛兰能坚挺、凯迪拉克能做高端,都归功于泛亚的系统能力。
注意泛亚不是只服务通用的。荣威、名爵、飞凡、五菱的很多新车,其实都有泛亚的研发团队影子。别看这些品牌风格各异,背后多多少少同源。特别是最近全网热议的“逍遥”架构,全能源、全车型、全驱动,里面有大量中国团队“定义规则”的突破。上汽通用敢打技术牌,就是因为有泛亚底气,经得起规模验证。
你要问我,现在中国车企比什么?我觉得真的不是谁敢吹最新工业设计或者最炫的智能屏,而是比系统、比生态、比供应链能不能跟上。通用的这套玩法,就是在塑造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技术生态,从架构和主导权到市场适配。
看合资如何自证创新能力,很多人盯着上汽通用,实际盯的就是这个泛亚技术中心。它不光拉着企业内部升级,还不断辐射出去,国产品牌、新势力都受益。蔚来、小鹏、理想甚至小米,人才和方法论上都多少有泛亚的痕迹。说它是行业“外溢者”,一点都不过分。
你仔细看,泛亚能全球连线开发技术(比如那个奥特能纯电平台),但也能做到本土零件采购接近100%,把美国人的效率和中国人的速度糅在一起。最近的“逍遥”架构很有中国味,也很有技术诚意:不仅车身结构和电控系统全面升级,还实现不同动力总成的兼容。轿车、SUV、MPV,纯电、插混、增程,要什么有什么。这就是体系能力,一个体系能多元扩展,就是厉害。
智能化方面,也不是走马看花地堆模块,泛亚直接对接上Momenta飞轮大模型,跑城市NOA,有全场景泊车,还能用“RoboTest”把高风险测试统统自动化。没有体系、没有技术沉淀,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
你看人家不是单点开花,是一整个生态链:研发、测试、供应链、出海、人才孵化、智能驾驶,每一环都在往前带。这种能力想学也学不来,不是今天烧钱明天出车这么简单,而是几十年的慢工细活,反复试错,才结出的果子。
中国车市场卷到最后,卷完智能化、卷完动力总成,必然回归体系竞争。谁能从头到尾掌控供应链,把技术和产品做到高度适配,谁才有底气笑到最后。上汽通用明显是在拼这套厚度。
说到现在最火的增程,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化。增程刚出来时一堆人质疑,说鸡肋,说“过渡产物”。这两年情况完全不同了,直接带动行业炸裂,去年到今年销量成倍成倍涨,很多自主品牌都一窝蜂冲上去。但你要真说谁技术领先,还是得看有底子的企业。不是谁都能靠PPT造车,也不是随便贴个增程标志就能开两年无忧。
别克至境L7这台增程轿车,就是典型的“老企业新技术落地”的代表。你没必要被参数吓到,但你不能忽视,它其实是28年造车经验不断迭代的结果。别克、雪佛兰早在2010年就把增程电动车VolT推到美国市场,不成熟归不成熟,但思路早就有了。现在这台至境L7,技术和配置都很有体系感,没走剑走偏锋,也没有堆参数吓人,更多是做全场景适配。
动力用的是自研的“真龙增程”系统,零百5.9秒,这不只是数据堆出来,能量管理、NVH静谧性、智能交互都是系统支持。续航1400多公里,纯电302公里,电池40多度,油耗百公里0.5,基本算是增程技术的集大成者。这种组合,通勤和长途都稳得住。
智能方面,更关键。芯片用高通SA8775P,72TOPS算力,车机速度能保证。开放生态也做到了极致,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都能接,谁还会说合资车机体验差?增程介入的噪音控制在0.5dB以内,静音不是说说而已。坐进去不是只看动力,体验全过程的高级感才算完整好车。
你看别克新世纪、GL8、赛欧一路走来,无论哪个时代,上汽通用都善于用产品“定义规则”,不是随大流,是用系统思维回应市场变化。而新能源时代,至境L7重申“好车定义权”,依然是体系能力的外在体现。
增程不是某种参数赢家,而是对中国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直接回应。你以为市场卷的是参数,实际上卷的是长远的适配、体验和后续服务。上汽通用用28年经验造出来的体系车,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所有人——真正持续能打的好车,是靠体系的底气。不是谁都能做,也不是一波风口谁都能赶。市场的潮水退去,谁在裸泳,最终还得看底子。
照这样下去,中国车市场,新能源和合资的融合,未必是你死我活那种,更多是共同进化。别把合资品牌想象成只会吃老本的“大象”了,技术、体系、产品、智能化,一环也没落下。大家都在说合资要完,其实合资反攻刚刚开始,你看通用,没准还会给你一个大惊喜。造好车,最后拼的就是底气和系统。
这些年你我见证了太多“新势力造车弯道超车”,有人辉煌,有人走到半路散伙。但有一种慢节奏,稳扎稳打,厚积薄发,到了关键节点才暴露威力。这就是体系的力量。走到今天,大家都升级、都升级,最后谁敢说自己一个增程架构能通吃轿车、SUV、MPV,还能全局适配、智能体验通杀?除了泛亚和上汽通用,谁敢?你琢磨琢磨,这才是真正的创新,不是谁都能做到,也不是吹嘘出来的。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