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买车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儿。
辛辛苦苦攒下的钱,选一台车可能就要开上个七八年甚至十年。
可如今这汽车市场,真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一边是咱们熟悉的,开了几十年的传统燃油车,技术成熟,用着放心;另一边是铺天盖地宣传的电动汽车,看着新潮,开着省钱。
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往往只盯着外观好不好看,价格便不便宜,却很少有人真正沉下心来想一想,从一个“喝油”的家伙换到一个“吃电”的伙伴,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仅仅是加油站和充电桩的区别,而是从你踩下第一脚油门(或者说电门)开始,整个用车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今天,咱们就像拉家常一样,把这两种车最核心、最影响日常使用的不同点,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说清楚。
这些事儿,在您掏钱之前,一定要琢磨透了。
首先,得说说这两种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心脏”不一样,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脾气和性格。
燃油车的心脏是一台内燃机,这个东西工作起来相当复杂,像一个配合默契的交响乐团。
您一脚油门下去,指令发出,汽油被喷进气缸里,火花塞“啪”地点燃,瞬间的爆炸推动活塞上下运动,然后通过曲轴、离合器、变速箱等一大堆齿轮和轴承,把这股力量一层一层地传递下去,最后才送到车轮上。
这个过程,能量损耗大不说,还存在一个时间差。
所以您会感觉,开着家里的燃油车,想超车时深踩一脚油,发动机先“嗡”地吼一嗓子,转速上去了,车子才慢半拍地往前窜,这就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的延迟。
它有劲儿,但使出劲儿来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充满了机械感和轰鸣声。
电动车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的心脏是电机,性格就像个雷厉风行的运动员。
它的结构简单得多,基本上就是电流直接驱动电机,电机再直接(或通过一个简单的减速器)驱动车轮。
没有了中间那一堆复杂的传动零件,能量传递的效率极高。
这就带来了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快,而且是瞬间的快。
您开着一台像比亚迪汉这样的国产电动车,在等红绿灯时,只要信号灯一变绿,您脚尖轻轻一点,强大的扭矩会毫无保留地瞬间爆发,车子就像被弹射出去一样,那种推背感能把您牢牢地按在座椅上,旁边那些几十万的豪华燃油车,可能还在发动机轰鸣、变速箱换挡的“前戏”中,就已经被您甩在了身后。
而且,由于没有了发动机的燃烧和震动,电动车在行驶时异常安静,特别是在市区里中低速行驶,您能听到的基本上只有轮胎滚过地面的声音和窗外的风声,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具未来感的驾驶体验。
其次,咱们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吃饭”问题,也就是补能方式。
这个差异,直接决定了您的活动半径和用车便利性。
燃油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自由的代名词。
一百多年的发展,让加油站遍布了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从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到偏远乡镇的国道边,你几乎不用为找不到加油站而发愁。
开车出门,心里非常有底,油箱见底了,随便找个加油站开进去,五分钟时间,加满一箱油,又能跑上五六百甚至七八百公里,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自驾,都毫无顾虑,主打一个“说走就走”的潇洒。
电动车的补能体验,则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
如果您家里有固定的停车位,能够安装一个属于自己的充电桩,那您的用车体验将会非常美妙。
这就好像给生活增加了一个超大号的“充电宝”,每天下班回家,把车停好,随手插上充电枪,车子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吃饭”,您该休息休息,该看电视看电视。
第二天早上出门,它又是精神饱满、电量全满的状态。
更关键的是,家用电费非常便宜,大部分地区晚上还有更便宜的谷时电价,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可能都不到一毛钱,一年下来,光是能源费用就能比燃油车省下好几千甚至上万元。
但反过来,如果您没有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条件,那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您需要依赖公共充电桩,这就意味着您要像找饭店一样,用手机APP去寻找充电站,找到了还不一定有空位,可能需要排队。
好不容易排到了,快充桩通常也需要半个多一小时才能充到80%左右,慢充桩则需要七八个小时,这对于时间宝贵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
尤其是在节假日高峰期,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新闻屡见不鲜,那种看着别人堵车、自己堵“电”的焦虑,足以抵消掉所有省钱带来的快乐。
接着,咱们算一笔长期的经济账。
买车是一次性投入,但养车可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
燃油车的花销主要集中在两个大头:油费和保养。
油价就像过山车,国际局势一紧张,国内油价跟着涨,每次去加油站看着计价器飞快跳动的数字,心里都跟着揪一下。
一年跑个一两万公里,油费轻松就得花掉万儿八千。
此外,保养也是一笔固定的开销。
按照保养手册,每隔五千或一万公里,就得去换机油、机油滤芯,隔段时间还要检查更换空气滤芯、火花塞,公里数多了还要清理积碳、清洗油路等等,一年下来,常规保养的费用少说也得一两千块钱。
电动车在后期使用成本上,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电费比油费便宜了一个数量级,这笔账前面已经算过了。
而在保养方面,由于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大核心部件,那些与燃油相关的保养项目,比如换机油、换火花塞、清理积碳等等,就统统不存在了。
电动车的常规保养,更多的是检查电池组的状态、电控系统、刹车系统以及更换空调滤芯等,整个流程简单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很多车企甚至会赠送几年的免费基础保养,一年下来保养开销可能就是几百块钱。
当然,电动车也有一个大家最担心的隐性成本,那就是电池。
虽然现在我们中国的电池技术,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非常先进和耐用,车企也普遍提供8年15万公里以上的质保,甚至终身质保,但大家心里还是会犯嘀咕,万一出了质保期电池衰减严重,换一块电池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就像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剑,虽然掉下来的概率很小,但确实是需要考虑的一个远期风险。
最后,就是两种车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中国的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电动车有个比较明显的短板,就是“怕冷”。
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会降低,直接表现就是续航里程打折扣。
尤其是在咱们东北地区,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掉个30%甚至40%都是很正常的。
本来标称续航500公里的车,可能开着暖风实际跑280公里就得赶紧找充电桩了,这无疑会给冬季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燃油车在这方面则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表现非常稳定。
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还是在炎热潮湿的海南岛,只要能加上合格的汽油,它的性能基本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太大影响。
冬天开暖风,利用的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几乎不额外消耗燃油,对续航里程的影响微乎其微。
因此,如果您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或者您是一个热爱自驾、喜欢去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挑战极限的旅行爱好者,那么燃油车无疑是更可靠、更让人安心的选择。
在那些广袤的土地上,找到一个加油站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找到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快充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