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波“操作”,不少人第一反应估计和我一样:到底啥叫“普天同庆”?难不成是大家一起为市值蒸发感到震撼?
其实事发过程要是用一部悬疑大片来演,主角绝对够格——马斯克又一次亲自下场,“豪”气宣发,全球车迷屏息以待,却在谜底揭晓那一刻收获一阵叹息,甚至不少人惊呼:“大跌眼镜啊!”
那天傍晚,特斯拉官方账号连发两条短视频,故弄玄虚地暗示新品要来了。
想想,名头这么大的全球电动车王者,搞点动作架不住外界预期高到离谱。
舆论场里早已挤满关键词——“革命”、“性价比”、“交个朋友”,甚至“平替燃油车”,低于18万的惊喜价被刷上热搜,每个讨论区都乱哄哄:难不成这回真要把汽车市场天花板打碎?
美股随之上扬,10月6日这天特斯拉股价直接飘了5.5%,像极了饭圈女孩看到男神营业。
但好景不长,第二天谜底揭开。
新车究竟是啥?老朋友们:廉价版Model Y和Model 3,归根到底还是那些熟悉的家伙——只是瘦了身、掉了“配置”,价格低到让你心头一动,却又没低到你钱包自觉缴械那种程度。
Model Y的廉价版标价39990美元,大概28.4万人民币。
Model 3廉价版36990美元,大约是26.3万元。
听起来比之前都便宜了几万美刀。
不过,这价格一出,不少人心里堵得慌,毕竟和网友喊出的“14万”、“三万出头美金”等梦幻定价比起来,还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外加新车型本质只是降了配置,没什么划时代的新科技,连名字都懒得改,资本市场立刻冷了半截。
股价当天跌了快4.5%,市值一夜蒸发65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4600亿元人民币,全球股民看着数字,心情说不郁闷那是假话。
你说失望吗?好像真没法不失望。
说到底,大家本来憧憬一台勇敢颠覆定价体系的“新物种”,结果只是老产品做减法。
这又不是苹果换个颜色就叫新品。
特斯拉为啥非得搞这出?
其实北美那边最近汽车补贴政策变天了,以往买电动车政府会给7500美元的优惠,现在消息一锤定音:好日子到头,该自己掏钱买车了。
为了把预算卡得死死的普通买家给稳住,特斯拉只好把配置能砍的都砍了,能省的都省,搞出所谓“丐版”——手动调节、织物座椅、低配音响、被动悬架……大灯都缩水成小细条,轮毂也得自己选配。
说是“毛坯房”档次,都快成“简陋出租屋”了。
续航也缩水,Model Y本来能跑571公里,减配后剩下516公里,感觉像被狠狠顺走了一大把里程。
享受那种科技豪华的期待彻底泡汤,剩下的只有纯粹驾驶感受。
省了成本,又没真便宜到吓人,买家心里只怕还得反复琢磨。
其实这套路国内老百姓见得多:内卷时代,车型减配版成天见,车企们就是比谁能减得更狠、价钱能压多低。
问题是中国市场现在卷得太厉害,20万买入门特斯拉早已不是“性价比爆炸”的故事。
看看现在,15万以内的小型纯电轿车才是销量王炸,20万以上的区间早已遍地竞争,哪一家不是拼内饰、拼智能、拼空间,谁还真对简约风动心?
你要说前几年,特斯拉一堆“粉丝”抢着买,不看配置只认Logo,但如今消费者早就“长智慧”了,端着真金白银比横向参数,价格稍微一差劲,转身投奔国产品牌的概率高得离谱。
再看北美市场,那些提前下单的买家纯粹是为了赶汽车补贴最后一班车,交付数据一下子飙到了497000辆,但背后就是把未来潜力给透支了。
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账面上,特斯拉要是不出点实质新招,怕是真得面临业绩暴雷。
廉价版车型能不能力挽狂澜?老实说,就目前定价和配置来看,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消费者也没表现出热情如潮。
不少分析师开始担忧:如果特斯拉继续把减配当做核心策略,那对公司长期品牌力、市场份额都是隐忧。
别忘了,特斯拉曾经靠创新吃饭,而不是靠“清仓甩卖”。
再补个八卦,网上传最久的Model Q(据说是尺寸比Model 3再小一号的A级轿车),坊间盛传起售价能冲到14万,号称“拉仇恨神器”,但到现在,只是传说,模型图都还只停留在幻觉层面。
不少工薪族青年天天念叨,如果便宜版真落地,分分钟掀翻市场同类。
但现实就是,假如依然只是减配老款,那种“革命”效果根本来不上。
从社交媒体到汽车论坛,每天刷屏的讨论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特斯拉作为引领行业的科技公司,到底还能不能再搞出点标杆级创新?还是只能靠减价降配来苟且?
有人说,这波操作像极了“王者荣耀换皮”,看似新鲜,实际上套路都曝光得一清二楚。
说真的,和苹果每年换个颜色叫新品一样,懂行的网友一眼就能看出诚意到底在哪。
消费者已经不是前年那个冲动买家了,现在只认核心价值,什么低价、减配早就不是绝对吸引力,毕竟市场选择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夹缝生存,甚至还成了入门车型的首选。
同理,特斯拉想靠丐版继续刷出销量奇迹,怕是得先观察整个汽车消费生态是不是还愿意“为LOGO买单”。
更有趣的是,特斯拉交付数据的暴涨其实隐藏了“提前消费”的风险,三季度大增不代表全年稳定增长,未来如果没有真正性价比爆炸的新车,订单断崖式回落并不是危言耸听。
回头看这次市值蒸发,和市场失望的情绪如影随形,其实也不难理解。
大家一边在网络上聊廉价版、一边观望新品大招,偷窥特斯拉还能不能拿出下一个爆款。
结果等来的并不是“革命性”创新,而是“减配大礼包”。
是不是有点像过年看春晚,盼一场惊喜,最后等来熟悉的套路,观众只能自嘲:“就这?”
综合来看,这次特斯拉的“廉价版”发售,无论是资本市场、消费者还是舆论场,几乎都没能感受到预期中的火花。
减配得够狠,但价格依然没到让普通车主眼前一亮的位置。
市值大跳水仿佛一记响亮的提醒,汽车界“降价=增长”的逻辑不再是绝对真理。
今天的买家越来越理性,眼界一点点被市场内卷拓宽,品牌光环也该随时代升级。
讲真,过去,特斯拉的底气是科技领先和独特体验,现在呢?如果只能靠砍配置、拼价格,怕是难以永葆市场神秘感。
迷雾已经散去,等着看下一个真正的“王炸”。
你觉得,如果Model Q真能做到是中国市场的“便宜电动神车”,会不会改变现在的内卷格局?
一起来聊聊,你会冲着“廉价版”去下单,还是坐等下一个全新爆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