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刷手机,看到一则新闻,差点把咖啡喷出来。说俄罗斯那边有人提议,要花80亿美元,修一条横跨白令海峡的隧道,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起来。更逗的是,还公开喊话,邀请马斯克的“无聊公司”入伙。
这事儿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什么“世纪工程的曙光”,也不是什么“地缘政治的大手笔”,而是像在小区业主群里,突然有个邻居说要集资800块钱造一艘能飞出太阳系的飞船,还点名要隔壁懂王和钢铁侠来当技术顾问。你很难把它当成一个正经的工程议题去讨论,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行为艺术和“抖机灵”的气质。
我这人有个职业病,看到数字就想算账。咱们今天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国际关系,就踏踏实实地坐下来,把这本账捋一捋。看看这80亿美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首先,我们得有个参照物。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连接英国和法国,全长大约50.5公里。它在1994年建成,花了多少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投资大约是100亿英镑。考虑到几十年的通货膨胀,折合成今天的美元,怎么也得是个200多亿的盘子。
再看个近的,咱们国家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部分长6.7公里。整个工程造价超过1200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概是170亿美元上下。
现在我们回头看白令海峡。它最窄的地方,也有85公里宽。也就是说,这个隧道的长度,至少是英吉利海峡隧道的1.7倍。而且,那地方是什么环境?北极圈边缘,常年冰封,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在这种地方搞基建,成本只会更高,绝不可能更低。
所以,8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它甚至不够覆盖一个正常项目的勘探、设计、环境评估和前期准备费用。说白了,这个数字不是一个工程预算,它更像是一个“PR预算”。它的作用不是用来造隧道的,而是用来制造新闻头条的。这就好比一个初创公司,产品八字还没一撇,上来就喊了个“估值百亿”,目的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让市场先记住它。
账算到这里,结论已经很清晰了:从财务和工程角度看,这个“80亿隧道计划”的可行性,约等于我明天早上出门能捡到一本失传的武功秘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事儿从根上就不靠谱,为什么还要煞有介事地提出来,还搞得全世界都知道?
这就得算第二本账了:政治账,或者说,叙事账。
在今天的国际舆论场里,国家之间的博弈,早就不光是军舰和贸易额的较量了,更是一场关于“叙事”的战争。谁能主导议题,谁能塑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故事框架,谁就能在无形中占据主动。
你看这个隧道计划,它本身就像一枚成本极低的“叙事炸弹”,精准地投向了几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马斯克。为什么要点名他?因为马斯克这个人,自带流量,而且他代表着一种“技术解决一切”的未来主义思潮。把他拉进来,一下子就把一个冰冷的、充满铁锈味的地缘政治议题,包装成了一个酷炫的、充满想象力的科技话题。你看,我们不是要搞对抗,我们是要和你们最牛的人一起改变世界。这姿态,做得多漂亮。
第二个目标,是特朗普。把这个虚无缥缈的隧道冠名为“普京-特朗普隧道”,这手笔就更有意思了。它绕过了现有的、充满敌意的官方沟通渠道,直接向一个潜在的、可能对俄罗斯态度更友好的未来选项递了个橄榄枝。这就像在公司里,你绕开跟你不对付的部门经理,直接给老板发了封邮件,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绕开”的动作本身,以及邮件里表达的那种“老板你看,不是我不想好好干,是有人不让我好好干”的潜台词。
第三个目标,是全世界的媒体和吃瓜群众。一个宏大的、跨越两大洲的基建计划,天然就具备新闻价值。它成功地把舆论的焦点,从那些剑拔弩张的冲突和制裁,转移到了一个看似具有建设性和合作前景的话题上。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儿不靠谱,但在讨论它的过程中,俄罗斯就已经成功地植入了一个“我们是开放的、愿意合作的”的形象。这笔买卖,值博率高得惊人。
所以你看,这80亿美元的隧道计划,它的真实价值,根本不在于那条可能永远不会开工的隧道本身。它的价值在于,它只用了一个“提议”的成本,就完成了一次效果显著的全球性公关活动。它撬动的媒体资源、引发的全球讨论,如果换算成广告费,恐怕远远不止80亿美元。
这事儿对我个人,或者说对我们这些在市场里扑腾的普通人,有什么启发呢?
我觉得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学会区分“事实层”和“叙事层”。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信息,尤其是财经和时政新闻,都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是在构建一个叙事。
一个公司发布一份看似亮眼的财报,你要想的是,这份财报是在陈述公司经营的“事实”,还是在为拉高股价构建一个“叙事”?一个大佬出来发表一番对未来的预测,你要分辨,他是在分享基于数据的“事实”推演,还是在为自己的投资组合构建一个有利的“叙事”?
分不清这两者,就很容易被市场的噪音带着跑。今天看到一个“世纪工程”就热血沸腾,明天看到一个“行业危机”就惊慌失措,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在各种叙事的浪潮里反复被收割。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透过那些天花乱坠的叙事,去计算背后那本最朴素的账。成本是多少?收益是多少?可行性有多高?风险在哪里?当你能把每一件事都还原到这本冷冰冰的账本上时,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就像这个白令海峡隧道,你把它当成一个伟大的地缘构想去分析,能写出十万字的论文。但你把它当成一个80亿美元的“项目报价单”去算账,三分钟就能得出结论:洗洗睡吧。
很多时候,投资和生活中的决策,也是一个道理。我们总被各种宏大的叙事所诱惑——“财富自由的梦想”、“改变世界的机会”、“下一个时代风口”。但最终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往往是我们有没有能力,静下心来,算清楚自己手里那本最基本的账。
算清了,就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会有突如其来的崩溃。剩下的,就是基于现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这可能不酷,甚至有点“班味”,但长期来看,这才是最靠谱的路。共勉共戒。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