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夷山试驾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应该是我做汽车媒体这十几年来,最郁闷的一次试驾活动。
吸引我来武夷山的,是奥迪A5L Sportback身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第一款配备华为乾崑智驾的汽油车。所以上飞机之前,我的意志坚定,就是来看看华为的乾崑智驾在油车身上的表现如何?能不能做到电车的水平?
可是看到停在酒店门口的奥迪A5L Sportback,我的意志居然动摇了——“谁开这台车会用智驾?”
硕大的进气格栅、犀利的前大灯、红色的刹车卡钳、层次感丰富的车尾,以及骚气十足的红色车身......所有这一切都在暗示我:“上车了别开智驾,狠狠蹂躏我的方向盘、刹车和油门,我为驾驶者而生。”
按下点火开关之后,这种情绪挑逗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试驾的奥迪A5L Sportback只是搭载了低功率版本的2.0T,最大功率才150kW,就字面参数来讲,甚至都不如很多中国品牌自研的1.5T发动机。但是这台发动机,声浪极其好听,每一脚油门都极其挑逗驾驶者的耳膜。
当然,这台车开起来也就体感很快,实际上并不快,是新手们也能轻松驾驭的动力。“零百加速”7.7秒的水平,如果放在一台家用车身上足够快了,但要放在一台性能取向的家用车身上,似乎就差点意思。
但好在这台发动机和其所搭载的7速湿式双离合已经打磨成了最佳拍档,不管是起步时候的动力响应,还是超车时候的降档提速,它们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不如现在的电车那般响应迅猛,但也非常跟脚,随叫随到。
遗憾的是,这次来武夷山,没试驾到2.0T的高功率版本。
奥迪A5L Sportback的2.0T高功率版本,不光最大功率比低功率版本高出50kW,达到了200kW,“零百加速”能做到6.46s,还因为它有48V的轻混系统,配备了一台额定功率达到18kW的P1电机,能在起步和超车的时候,先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动作,带来更快的动力响应。
虽然很多人都说开过电车之后很难回头开纯燃油的车,但其实在我看来,纯燃油车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就是车轻!哪怕我们试驾的是四驱版本,但是其整备重量也就只有1.8吨出头,而同级别的很多新能源车,哪怕只是两驱的,整备质量已经奔着2吨去了。
开着奥迪A5L Sportback跑山,你能在弯道上感受到久违的轻盈感——底盘和车壳之间没有割裂感,车身的反应速度极快,同时车尾的跟随性也极强。
或因为奥迪A5L Sportback这操控魅力实在没办法阻挡,所以哪怕在上车前,我一直在自我催眠:“要用智驾,要用智驾。”但进入到武夷山的山间小道时,我还是忍不住接管过来,尽情享受着车在我手上“为所欲为”的自由。
看我忍不住接管,坐在副驾的教练笑着调侃:“开油车的人,尤其是开这种油车的人,对智驾其实都不太‘感冒’,反正我在这活动已经一个多月了,天天开车,都没用过它的智驾。”听君一席话之后,我也在想:“究竟是油车上不了智驾,还是油车不需要上智驾?”
不过来都来了,油车的智驾,怎么都得试一下。
享受了一小段山路之后,我收起了自己的情绪,认认真真地做回了媒体人的本分,在方向盘左下方找到智驾的拨杆,然后往上提两下,开启奥迪A5L Sportback的智驾系统。当然,在这之前,你要设计好导航,不然它就只能是车道辅助系统。
论智驾的感知硬件,奥迪A5L Sportback的规格非常高,有两个位于车灯下方的激光雷达,而且这激光雷达还专门配有了自动清洗和自动除霜的装置;另外还配有6个毫米波雷达,12个组合辅助驾驶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
得益于如此硬核的硬件,奥迪A5L Sportback不光支持高速的辅助驾驶,也支持城区道路的辅助驾驶,并且也支持遥控泊车、记忆泊车等泊车辅助功能。所以,光看配置表,它的智驾水平应该不输电车。
但实际上......还是差点意思。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油车和电车在智驾方面的区别,仅仅只是智驾在奥迪A5L Sportback这款车上的表现差点意思而已。
在山路,奥迪A5L Sportback表现得极为谨慎,不易超车,速度也不快,会让你有种不耐烦的感觉,另外,它的制动系统极其敏感,稍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来一脚刹车。我个人猜测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它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比较靠下,容易受伸出路面的野草干扰。
所以所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都把激光雷达安装在了车顶。之前也有像奥迪那样,安装在前保险杠上的,后来也都改过来了,原因除了容易受路边的障碍物影响以外,还在于看得不够远。奥迪之所以把激光雷达安装在这么低的位置,主要还是不想破坏它原有的设计美学。老实说,这么流线型的车,如果车顶长“犄角”,确实也挺怪的。
虽然奥迪用上了华为的智驾,但不太愿意为了智驾而向华为“折腰”,不光不妥协激光雷达的安装方案,即便整个车机的UI,也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的。
为什么我觉得奥迪A5L Sportback的智驾冷不丁地刹车是因为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太低?因为到了真正的城区道路,也即四周比较开放的时候,奥迪A5L Sportback开始有点放飞自我——不仅速度上来了,而且变道也积极了很多,开起来其实和电车没什么差别。
唯一的差别,或许就在于等红绿灯的时候,它并不全靠视觉,更多还是依靠导航上的红绿灯倒数计时。但因为导航上的计时总是被现实中慢了两秒钟,所以它也就总是慢两秒钟才起步,排在后面的车要有脾气不好的,估计还真会被“滴滴”两下。
另外,它还会规避油车的弱点——动力更难精细控制,所以它在跟车等红绿灯,哪怕排在第一的位置时,也会预留比较大的空间,以便于起步的时候,可以油门稍大一些,弥补动力响应不如电车的缺点。
总体下来,油车上的智驾和电车上的确实有点区别,但区别不是功能上的,只是体验上的而已。或许它们真正的差异只在于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例如高速上那种见缝插针的变道超车,油车因为动力响应较为迟滞,可能会慢半拍。这种情况,如果站在人机共驾的角度,就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油车的智驾体验真的不输电车。
绿色图标亮起,证明正在启用驾驶辅助。
其实一辆车能不能上智驾,根本不关乎动力形式,只关乎它的整车架构。
过去油车之所以给人“不够智能”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它们更多还是基于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所以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油车也开始用上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在智能化方面也已经慢慢追赶上电车的水平了。
例如我们这次试驾的奥迪A5L Sportback,就是基于全新PPC平台和E³1.2电子电气架构打造的,整车下来只有4个控制域——“驱动、底盘、气囊”、“辅助驾驶”、“信息与娱乐”和“车身与舒适”,外加一个“大脑”去统筹这四大板块。
我相信奥迪A5L Sportback只是油车上智驾的开始,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油车跟上电车智驾的步伐。不过,请永远记住,再智能的辅助驾驶也都有不靠谱的时候,不要盲目相信任何的驾驶辅助系统,坚持人机共驾。(文|大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