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

最近车圈这个局势,讲真,有点魔幻。

你感觉所有人,都跟被什么东西附体了一样,突出一个“颠”。

前有小米天神下凡,直接把牌桌上的蛋糕连带着奶油全刮走了;后有一堆友商心态爆炸,连夜开会研究怎么把桌子腿也劈了当柴烧。

就在这场盛大的行为艺术里,一汽丰田,这个车圈老干部,慢悠悠地端上来一盘菜,叫bZ5。

然后对着所有人说,大家别打了,都冷静一下,我们聊聊安全。

这个场面,就非常灵性。

相当于一群修仙的正在互扔神通,打得天崩地裂,突然一个练金钟罩铁布衫的壮汉走上台,开始扎马步,说我这个功夫,轻易打不穿。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你问他能不能飞,他说不能。

你问他有没有秒杀技,他说没有。

但主打一个皮糙肉厚,耐打。

同行看了也得傻,大哥,现在流行的是一剑破万法,是极限输出,是谁价格低谁牛逼,你搁这儿玩物理防御流?坏了菜了,版本不对啊。

这就是丰田的现状,一种全球销冠在电动化时代的拧巴。

他们不是不懂,而是路径依赖太深了。过去几十年,丰田卖的是什么?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可靠性,是一种“我虽然没啥惊喜,但也绝不给你惊吓”的承诺。

这套逻辑在油车时代,是圣经。

但在电车时代,这套圣经有点过时了。因为电车时代的核心变了,大家玩的不是持久战,是闪电战。今天你发布个新技术,明天我就得来个更狠的,后天直接降价三万,大家一起别过了。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规则?没有规则。体面?体面值几个钱?我活不下去,你们也别想好好吃饭。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所以当丰田开始讲bZ5的“笼式车身”、“1500兆帕热成型钢”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你很硬,你非常硬。

但这个硬,得看跟谁比。

你设计的碰撞测试,模拟的是实验室里最标准的五十公里时速对撞。但现实世界里的马路,那根本不是实验室,那是黑暗森林。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是干掉特斯拉,而是能在中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精准预判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你的车身安全设计的再牛,你的九个护法金刚(安全气囊)再多,也架不住一个逆行的外卖小哥,用一种完全不符合物理学定律的角度,给你来一下狠的。

讲真,我每次开车路过菜市场,心率都直接飙到180,比看恐怖片刺激多了。

所以,丰田说的车身安全,是一个工业品在理想规则下的自我修养。

它有用吗?当然有用。能在关键时刻保命。

但它能让你在这个癫狂的市场上赢吗?很难。因为消费者,尤其是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他们更想要的是“爽”,是“科技感”,是“我比我邻居牛逼”。

你跟他讲你这金钟罩练到了第十层,他问你能不能召唤雷电法王。

你不能,隔壁的能,虽然隔壁的雷电法王有时候会电到自己,但那也是雷电法王。

然后我们再看电池安全,这是丰田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也是他们最想拿来教育市场的地方。

“五重护甲”、“绝缘冷却液”、“电池0事故”。

每一个词,都透着一股“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稳”的底气。

这种底气来自于丰田卖了几千万辆混动车积累下来的数据和经验。这确实是核心竞争力。

但问题又来了,这种安全,是一种“不出事”的安全,它的感知度很低。就像你买了个服务器,天天稳定运行,你觉得理所应当。突然有一天,隔壁的服务器崩了,你才会觉得,哦,原来我的这么牛逼。

可买车不是买服务器。

消费者感知最强的是什么?是加速,是屏幕,是冰箱彩电大沙发。

你跟他说我的电池十年如一日,他说你看人家的车能用手柄打游戏。

你说我这个电池被针穿了都不会炸,他说你看人家的车能自己找到车位自己停进去。

这就是“反技术崇拜”的现实解构。不是你的技术不好,而是你的技术,没有爽在用户的G点上。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用户要的是一个“压缩毛巾”,看着小,一泡水就变得巨大无比,充满了惊喜。而丰田给的是一块祖传的、密度极高的铁疙瘩,量大料足,但毫无惊喜。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魔怔了,把一个工业品说得跟玄幻小说似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

有些品牌,它卖的根本不是产品,是“品牌玄学”。

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他根本不在乎你的内饰是不是毛坯房,不在乎你的刹车是不是有点神经质,他要的就是那个“未来感”,是马斯克上火星的故事。你跟他讲丰田电池安全,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车,甚至不懂人类的未来。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丰田bZ5现在做的,是一种非常拧巴的自救。

它知道自己在智能化、在科技感的叙事上,已经落后了。你让一个练了几十年广播体操的老干部,突然去跳机你太美,这不现实。

所以它只能回头,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也就是“安全”和“可靠”,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重新包装再卖一次。

你看它的售后政策,电池有问题,只换不修;电池自燃,直接换新车。

这在车圈,尤其是合资品牌里,属于“发疯”级别的承诺了。

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你们怕电车自燃,怕电池衰减,怕出了事儿厂家耍流氓。行,我今天把话放这儿,我用整个一汽丰田的信誉给你兜底,就问你怕不怕?

这其实是最好的手段。

打不过,就掀桌子。但不是在价格上掀,而是在服务和承诺上掀。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bZ5的这个玩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别人放过。它在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你们卷价格,你们卷配置,行,我跟不上,但我跟你们卷“后顾之忧”。

车圈都杀疯了,丰田反向兜售起了“情绪稳定”-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一个真的开过各种电动爹,被扔在高速上叫过拖车的人,我必须承认,这一招,有点打到我的心巴上。

因为到了一定年纪,你对“刺激”的需求会断崖式下降,对“确定性”的渴望会指数级上升。

车可以不那么快,但不能把我扔在路上。

车机可以不那么花里胡哨,但别动不动就死机。

车可以没有那么多“遥遥领先”,但出了问题,得有个靠谱的人给我解决。

bZ5瞄准的,可能就是我们这种,被新势力们教育了好几年,终于返璞归真,只想买个“情绪稳定”的代步工具的人。

所以,这台车最终的结局,不是成为爆款,而是成为一个“参照物”。

一个所有新势力在宣传自己多么牛逼的时候,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你的车,敢像丰田一样承诺吗?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所有人,在这场狂飙突进的电动化大潮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安全底线”。

在这个发疯的世界里,买个情绪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KPI。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