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柳汽回应乘龙卡车对撞测试,指控理想侵权违法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一段与重卡连环撞击的测试视频瞬间引爆网络。视频中,理想i8“毫发无损”,而与之对撞的乘龙卡车却驾驶室变形、货箱分离,甚至四轮弹起。这一幕不仅让无数网友惊呼,更将乘龙卡车推上风口浪尖,引发了对其产品质量的质疑。然而,这并非单纯的技术展示,其背后隐藏的是流量至上的时代里,汽车营销如何突破底线、误导公众,以及安全承诺如何被流量裹挟的深层危机。这场对撞,不仅是两款车的物理碰撞,更是行业价值观的一次剧烈冲击。
东风柳汽回应乘龙卡车碰撞测试,展示超级碰撞测试场景

此次风波的核心在于,理想汽车宣称测试由专业第三方机构执行,模拟真实交通场景,测试卡车也系随机采购。然而,卡车所属的东风柳汽迅速反击,直指该视频构成“严重侵权”,并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东风柳汽强调,该测试脱离实际运营场景,未公开车辆具体状况(如改装、减配、固定方式等),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和“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偏差巨大的结果。这暴露了当前汽车行业为追求营销效果,不惜制造极端化、非典型场景的“奇观”,其目的是为了制造视觉冲击和话题热度,而非真实呈现产品在实际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能。这种营销模式,正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理性认知引入歧途,也严重损害了被“衬托”品牌的声誉。

汽车安全测试本应是严谨的科学验证,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客观、公正的购车参考。国际上,如德国ADAC等机构的测试,其标准和流程都力求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交通事故,以全面评估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然而,当测试结果被过度包装成营销噱头,甚至通过选择性展示、模糊关键细节来服务于品牌宣传时,其科学性和公正性便受到严重质疑。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商业委托与科学严谨性之间面临巨大挑战。尽管中国汽研回应测试符合规定,但其服务客户的商业属性,以及测试场景的“非标”性,使得公众对其独立性和结果的公信力产生疑虑。这种“花钱买报告”的模式,一旦脱离严格的行业规范和透明的监督机制,就可能沦为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工具,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以及消费者对安全承诺的信任。

当前汽车市场过度竞争,部分车企在“内卷”中偏离了技术与品质的良性竞争轨道,转而通过“零公里二手车”虚增销量、夸大宣传辅助驾驶功能等手段,以求在流量时代脱颖而出。这种营销乱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深层次地动摇了汽车产业“安全为本”的基石。当营销凌驾于安全之上,当流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消费者面临的将是信息茧房和潜在的安全风险。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坚守底线。监管部门应加速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对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独立性监管,确保其测试的客观性和透明度。行业协会应主动建立更贴近真实路况的统一测试标准,并推进行业自律公约,对违规营销行为进行公开谴责。消费者则需提升辨别能力,不被单一极端测试视频所左右,积极关注车辆的实际安全表现和权威机构的综合评价,共同推动市场回归理性。

流量可以带来短期关注,但唯有安全才能铸就长久信任。汽车制造商应将“安全”刻入品牌基因,行业协会应成为“诚信”的守门人,而消费者则是“理性”的监督者。只有三方协同,以消费者生命安全为最高准则,以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才能共同构建一个真正以安全为核心、以诚信为基石的汽车消费环境。让每一次碰撞测试都成为技术进步的里程碑,而非营销闹剧的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