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官宣了,豹5长续航版和豹8大5座版要来了。豹5的电池容量从31.8度电直接拉到47.8度电,续航蹭蹭涨到200公里,这数据大概是在理想状态下测的,估计实际使用会有个10%上下的浮动,毕竟续航受温度、驾驶惯影响太大。豹8的大5座版本更是瞄准了家庭用户,车内空间宽敞一点,配置还有些调整,人群覆盖面更广一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豹5标准版电池容量少的时候,纯电续航其实就80—110公里,跟现在升级前的大约差了快一倍,真实感受上从市区通勤到偶尔跑郊区都能轻车熟路。相比一些同价位的纯电SUV,豹5长续航版这波升级很有诚意,尤其是电池提升幅度大,这样能缓解大家对电池续航焦虑的老问题。
当然彼时我也有点小担心,之前提到的加量不加价这事儿,实际操作难度不小。电池作为大头,成本居高不下,像47.8度电这种容量,粗略算下来单电池包的成本至少涨了30%,生产环节会不会又加了班?供应链上游一旦拉动产能,零部件供应短缺的风险就来了。之前跟供应链老张聊过,他说:你放心,这电池吃的是三元材料,三元材料虽贵,但稳定性好点,咱们拿料,得先确保质量再说量。 但这话听着像是有隐忧的安慰剂。
顺带说下,我有点怀疑这加量不加价背后是不是有政府补贴撑腰或者厂家压缩了其他配置,换句话说就是我电池升级了,但其他配件缩水了,怕没人讲。事实这类细节一般都得等到真车下地,能看到实车配置后才能辨别。
豹8大5座版,挺让人期待的。5座版本本身定位家庭多一些,前两天跟朋友聊,他说:买这车就是图个空间大,孩子坐后面才舒坦。 以前豹8主打7座,空间和舒适度有些折中,5座版出来特别是加长轴距和座椅灵活度优化,听着有点意思。5座也意味着座位少了,那7座的用户会不会被冲击?这部分市场到底有多少增量?估计厂家自己也不好说。自己心里盘算着,要是把7座做得太挤,可能就留给5座版一个舒适升级的市场空间。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怎么看,现在长续航电动车频出,你会不会觉得厂家们都跑去拼电池容量了?车内配置和驾驶体验会不会被边缘化了?毕竟,咱们真正开车的感觉,不仅是数字上的续航,更是能不能省心好用。
同价位对比下,拿某款30万级纯电紧凑SUV来说,续航也就接近180—190公里,但配置越丰富,价格就直线上涨。而豹5长续航版本如果真的是加量不加价,那对国产电动车市场实在是一针强心剂。说到底还是要看看厂家怎么平衡电池成本和终端售价,很多时候表面看起来是福利,背后可能暗藏一些妥协。
回想以前研发资深同事闫工跟我说过:研发每加一点成本,供应链压力就成倍放大,好比烟火最后装花车,前面哪怕一环断了,最后也点不着火。豹5电池升级,肯定也经过无数次内部博弈,成本与性能的天平不断拉扯。就在上个月跟修理工老李聊天,他吐槽:电池越大,维修难度也越高,老车主真遇问题了,心态直接炸裂。 所以,这次豹5电池升级后保养维护的成本会不会跟着涨?销售那边暂时没听说。
对了,刚才我翻了下朋友圈,有人吐槽:这脑残式外观设计真是看久了也没劲,说好的潮流感呢,反倒让人提不起兴趣。这话挺扎心,其实设计这事很主观,但厂家走量款往往是要迎合大多数审美和成本结合的结果,经常被吐槽不惊艳,却又不得不接受。真要做到极致美感,预算上又要翻倍。
我得承认,前文我有点夸大加量不加价的可能性了,现实里这种操作其实很难做到完全不涨价。半开玩笑地想象下,厂家有没有可能偷偷把其他通过隐形减配的方式把成本平衡掉?比如选材变次或者简配电子辅助功能,实际体验打折扣?(这段先按下不表)
突然想到一个小问题,豹5升级47.8度电,满电算下来,单纯跑200公里,电量消耗其实大约是0.24度电每公里,按当前电费0.6元/度计算,成本是14元左右。再算下油车动力输出和维护成本,大家真的算过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比传统车到底省多少吗?估算了半天,扣除充电桩折旧和电池衰减,省钱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多。
今天就聊这些,有没有觉得现在厂家的节奏像在打电池更大的大鼓?等下还有没有必要重视用户实际用车感受?你发现同价位里,有哪些是续航逆天但空间小,或操作简单但续航拉胯的车型?你选车是怎么权衡的?
等行情铺开,豹5长续航和豹8大5座版出来,咱们再细扒。对了,10月20日下午3点那场发布,准备上线吗?有兴趣的话可以讨论下真实体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