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

“21年的长跑,奇瑞跑赢了吗?”

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有驾

21年,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能够发生的变化实在太多了,何况是整整两个汽车产业时代的跨度。但奇瑞用这21年,谱写了一场堪称中国汽车IPO史上“马拉松级别”的戏码。终于,这家来自安徽芜湖的小城车企,带着1000亿估值与20亿美元融资的筹码,叩开了港交所的大门。看看那接近“熟透”的年纪,奇瑞不止在跟时间赛跑,更是在向命运追讨一张迟到许久的名片。

但奇瑞到底是赢了,还是赢了自己?这才是关键。

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有驾

回到21年前,那个被逼着挂靠上汽、交出20%股份才能获得造车资质的奇瑞,就像一块“借鸡生蛋”的敞口田地,而第一辆奇瑞QQ的横空出世,也让这块田一下子长出了“摇钱树”。但这东西,来得快,也走得冷。各种纷繁复杂的股权层层嵌套,一度把奇瑞逼到上市的门口,又啪啪打脸,A股IPO一次次折戟,原因无外乎股权混乱、关联交易复杂超标准。多好的一副牌生生打成了死局。

好不容易迎来曙光,2024年,奇瑞的长跑终于看到终点旗帜。而说实话,选择港股,而不是继续死磕A股,也体现了奇瑞在玩法上终于变“人精”了一回。港股向来对盈利要求宽松,上市流程更灵活。蔚来、小鹏等一众“后浪”都在香港上市玩得顺手,奇瑞这“老大哥”也终于赶上了一回时髦。更别提现在新能源汽车风口正热,奇瑞想抓住这个时机再发力,正当其时。

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有驾

然而,把市场的事搞定,只是一个过程。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汽车这行业最大的竞争点不在“跑赢”,而在“跑赢未来”。而从目前奇瑞的表现来看,这未来的赛道似乎并没那么轻松。

先看看新能源出牌。虽然奇瑞给外界递上的数据表格看着光鲜,三年内的营收从926.18亿一路飙升到2698.97亿,利润和销量也都翻了番,做“成绩表面功夫”挺不错。但翻开细节就知道,奇瑞在新能源转型上的动作显然慢了半拍。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总营收的69.6%,新能源车仅占21.9%,相比比亚迪这种新能源占比高达八成的同行来说,显得寒碜得很。而销量数据更是尴尬,主打新能源的“风云A9L”月销刚过1万,远远落后于比亚迪旗下各种月销几万辆的爆款车型。

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有驾

再来谈“出海”这张奇瑞王牌。这两年,奇瑞的海外市场收入颇为亮眼,2024年数据直接飙到千亿级别,连续22年在中国车企出口榜上拿下第一。然而,出口领先也就意味着,奇瑞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厨餐桌还差几个位置。中国车市竞争白热化,看看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砸钱猛攻国内新能源市场,奇瑞的低质低价策略显然已经成了“饮鸩止渴”。以低价抢市场没问题,问题是市场会不会回头冲着品牌买单?这是另一回事。

奇瑞走到现在这一步,不得不说,是个励志故事。但问题在于,励志故事听多了,也会变得审美疲劳。作为一个传统车企,说它已经慢了,那都快成褒义了。智能化浪潮下,“车轮子+芯片”都成了造车必杀技。不管是前沿的智能驾驶技术,还是未来更高电气化占比的汽车市场蛋糕,奇瑞想补上短板,并不容易。

奇瑞21年长跑:千亿估值背后,新能源转型与未来挑战并存-有驾

为了弥补这些,奇瑞抛出了一个豪言壮志的“瑶光2025”战略,承诺未来5年砸1000亿提升技术和电动汽车产品线。听起来很拼,但这是否还能赶上市场节奏?毕竟,食材准备好不等于做得出一道亮眼的菜,研发再强,不也得看能不能让消费者下单买账?

奇瑞耗费21年才迎来的胜利,不过是上半场勉强算赢。如果接下来的新能源、全球化赛道策略再不提速,是否会让这张千亿估值的底牌“变黄”?这个答案,还需要奇瑞给出下一场比赛的成绩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