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福田汽车这三季报,乍一看,简直亮瞎了我的老眼。营收涨了27%,净利润翻了一倍半还多,到了11个亿。尤其是第三季度,那叫一个炸裂,净利润同比暴涨1764%!你没看错,我也没多打个零,一千七百六十四。
这数据,要是搁在路演现场,PPT一打出来,底下估计得掌声雷动,分析师们连夜就得调高评级,写报告的标题都想好了:《商用车巨头苏醒,王者归来!》。
但是,等等。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喜欢在人家开香槟的时候,凑过去闻闻那杯子里是不是兑了水。我把这财报翻来覆去地看,就像盘了十年的一串老核桃,终于在一条犄角旮旯的注释里,发现了个让我后背发凉的数字。
应收账款,占了归母净利润的……10750.1%。
一万零七百五十。
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生怕是自己老眼昏花。没错,就是这个数。
这是个什么概念?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开个小饭馆,辛辛苦苦忙活一年,账面上算出来,哎哟,赚了11万块!正准备跟老婆孩子吹牛逼,说咱家也是万元户了。结果你老婆一盘账,说:“老公,你赚的这11万,有1075万是隔壁老王他们打的白条,说过几天给,过几天给……咱家现在账上就剩几百块买米钱了。”
你告诉我,这觉,你睡得香吗?
福田汽车现在就是这个状态。账面上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看着是赚得盆满钵满。可实际上,这些“利润”绝大部分都还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一张张写着“我欠你一辆车钱”的欠条,飘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终端客户手里。
这事儿有意思在哪儿呢?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这种重资产行业,一个极其拧巴、极其无奈的现实:为了活下去,你不得不先学会“假装”活得很好。
我们来盘盘这背后的逻辑,特别有嚼头。
你看,福田的毛利率,同比是下降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卖一辆车,刨去成本,它能赚的钱,其实变少了。这不奇怪,现在哪个行业不“卷”?尤其是卡车市场,更是卷成了麻花。东风、解放、重汽,再加上一堆跨界进来的新能源愣头青,大家都在刺刀见红地拼价格。你便宜一百,我敢便宜一千,还得再送你一套脚垫和两次保养。
价格战打到最后,就是大家都没钱赚。
那怎么办?利润薄如蝉翼,可财报不能难看啊。上市公司嘛,背后是无数双眼睛盯着的股民,是拿着放大镜找茬的分析师。你说你卖得不好,利润下滑,那股价明天就给你表演个自由落体。
所以,唯一的路子,就是“以量补价”。既然单价上赚不到钱,那就多卖几辆,把总盘子做大。
问题又来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下游的经销商、物流公司、个体司机,这两年日子也不好过。运费不涨,油价(电价)涨,活儿还不好找。你让他们掏出几十万真金白银来全款提车,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福田这样的主机厂,就得化身“活菩萨”了。
“兄弟,没钱?没事儿!”
“车你先开走,给我打个欠条就行。”
“我们给你提供金融方案,你慢慢还。”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赊销运动”就开始了。车子从工厂里开出去,运到经销商那里,经销商再卖给客户。从财务角度看,车子只要出了工厂大门,所有权转移了,就可以确认为“收入”。收入上去了,利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你猜怎么着?
财报,就这么“靓”起来了。
福田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谓的“三费”,占比是下降的。这说明公司内部在拼命节流,裤腰带勒得紧紧的。但另一边,为了把车卖出去,又不得不大开“信贷”的口子。
这就像一个家庭,吃饭只敢吃糠咽菜,出门连公交都舍不得坐。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拿去给外面那些打白条的朋友充场面,好让邻居们觉得他家过得还挺滋润。
这是一种典型的“业绩驱动”模式,或者说,“营销驱动”。说白了,就是把营销和金融手段玩到了极致。它在短期内,确实能创造出非常漂亮的增长数据,能稳住市场信心,能拿到更多的银行授信。
但它的风险,就像在悬崖上走钢丝。
那根钢丝,就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信用链条。
你把车赊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再赊给了跑运输的老王。如果经济好,老王有的是活儿干,每个月按时还款,经销商就有钱还给福田,这个链条就转起来了。大家皆大欢喜。
可万一呢?
万一经济有点风吹草动,老王的货源断了,车贷还不上了。他会怎么办?最坏的情况,车子一扔,人跑了。经销商傻眼了,他手里攥着一堆老王的烂账,拿什么还给福田?
这时候,福田财报上那些漂亮的“应收账款”,就瞬间变成了“坏账”。那些纸面上的“利润”,就“噗”的一声,蒸发了。
你再看财报里另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货币资金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率很低,说明手里的活钱,应付短期债务都有点紧张。这很危险。一个企业,可以暂时不盈利,但绝对不能没有现金流。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你账面利润再高,血流干了,人一样得死。
所以,你现在再回头看福田在问答里说的那些话,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什么“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公共领域电动化”、“TCO(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这些都是宏大叙事,是未来,是诗和远方。
但眼前的苟且是什么?
是必须不计代价地抢占新能源轻卡的市场份额。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是未来。你不冲进去,就会被时代淘汰。怎么冲?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价格和金融政策。说到底,还是“赊”。
这场新能源的牌桌,入场券极其昂贵。电池技术要研发,充电设施要铺设,每一样都是吞金巨兽。福田一边要为未来输血,一边还要应对当下惨烈的存量市场竞争。它没有选择,只能把杠杆加到最大,用明天的钱,来打今天的仗。
这不只是福田一家的困境。
放眼望去,从房地产到如今的汽车行业,多少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都是倒在“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这条路上。大家都在赌,赌一个经济永远向上的明天。
要我说,福田这份财报,根本不是一份经营成绩单,而是一份战略意图说明书,甚至是一份求生宣言。它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向整个市场宣告:我还活着,我还在牌桌上,我还在不惜一切代价地战斗。
至于那些天文数字般的应收账款,那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能交给时间,交给未来,交给国运了。
这就像深夜酒馆里一个喝高了的中年人,拍着胸脯跟全世界说:“我没事!我很好!下一场我还能喝!”
但你凑近了看,他通红的眼眶里,藏着的全是疲惫和无奈。
这年头,做实体的,谁不是一边流着血,一边还得扯着嗓子喊“我很好”呢?那一声呐喊,既是给别人听的,更是给自己壮胆的。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评论区里碰一碰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