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想在网上搞垮一个东西,实在是太容易了。
你都不需要真凭实据,只需要一个足够吓人的标题,配上一段神神叨叨的特效,再找几个“受害者”声泪俱下地控诉一番,齐活。你看,丰田的混动,最近不就着了这道儿嘛。
满屏幕都是那个黄色的“排气过滤器堵塞”报警灯,跟催命符似的。视频里,车主们一个个愁眉苦脸,捶胸顿足,仿佛买的不是一台车,而是请了个祖宗回家,每天得上三炷香,还得祈祷它别亮灯。
标题起得一个比一个狠:“丰田混动惊天大雷!”、“工业垃圾现形记”、“几十万买了个爹”。
好家伙,那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丰田一夜之间倒闭了,老板连夜坐飞机跑路了呢。
作为一个开了八万多公里丰田混动的老家伙,我看着这些视频,一开始是懵的,然后是想笑,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
说白了,这事儿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买了个特高级的智能手表,这表不光能看时间,还能24小时监测你心率、血氧、压力值。结果有一天,你稍微熬了个夜,手表“滴滴”报警了:“警告!您的睡眠质量过低,疲劳指数飙升,猝死风险增加10%!”
你吓坏了,赶紧上网发帖:“某品牌手表有重大缺陷!天天咒我死!垃圾!”
然后一堆人跟帖:“没错!我的也报警了!吓得我觉都睡不着!”
你看,这事儿是不是就这么个理儿?
丰田这回犯的最大的“错”,在我看来,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式错误”——他太老实了,老实到有点缺心眼。
颗粒捕捉器(GPF),这玩意儿现在是新车的标配,为了环保嘛,国六b的硬指标,谁也躲不过。它的工作原理,简单粗暴地讲,就是个筛子,把发动机排出来的微小颗粒物先兜住,攒到一定程度,再通过高温给它烧掉,完成一次“自我清洁”,这叫“再生”。
问题来了,别的车企怎么处理这个过程?
人家是“静默处理”。就是说,这个“兜”和“烧”的过程,后台悄悄就给你办了,除非真堵到影响发动机了,否则绝对不让你知道。主打一个“眼不见为净”,给你营造一种“我的车完美无瑕”的幻觉。
丰田这哥们儿倒好,他非要在仪表盘上给你搞个“实况直播”。
“大哥,我开始兜了啊。”
“大哥,快兜满了啊,准备烧了啊。”
“大哥!堵了!该拉出去跑跑,让我烧一下了!”
那个黄色的报警灯,压根就不是“故障”警告,更像是个“工作状态提示”。它在告诉你:“喂,兄弟,我最近在市区里憋屈坏了,肚子里攒了不少货,你带我上高速兜兜风,让我撒撒欢,把这些存货清一清,完事儿咱俩都舒坦。”
结果呢?咱们绝大多数车主,早就被那些“傻瓜式”产品给惯坏了。
我们希望车是个沉默的仆人,随叫随到,任劳任怨,还不能有任何情绪。你现在突然跳出来个提示灯,告诉我需要“配合”你一下,去跑个高速?凭什么?我花钱买的你,还得我伺候你?岂有此理!
你看,这情绪不就上来了吗?
那些短视频博主最懂这个。他们压根不跟你聊什么“再生”原理,那玩意儿太复杂,观众听不懂也不爱听。他们就抓住一点,无限放大:“亮灯了!别人的车不亮灯,就你的亮!这就是缺陷!这就是垃圾!”
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焦虑都勾起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你再去细扒那些投诉,会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承认,即便亮灯了,车开起来嘛事儿没有,动力刚刚的,油耗也就从百公里4个油涨到5个油。
这就奇了怪了。
我见过其他牌子的车,那颗粒捕捉器真堵了,油耗直接翻倍,动力肉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发动机跟得了哮喘一样,那才叫“故障”。丰田这个,顶多算是“亚健康状态提醒”,离ICU还远着呢。
这就好比,一个人天天活蹦乱跳,就是体检报告上显示“尿酸偏高,建议少吃海鲜多喝水”。结果他拿着报告满世界哭诉:“我得绝症了!我这身体是残次品啊!”
你说,这赖谁?
赖那个给他递报告的医生太实在?还是赖他自己玻璃心,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识?
当然,把锅全甩给车主也不公平。丰田自己也有锅要背。
你的产品说明书里,关于这个灯的解释,是不是写得跟天书一样?你的4S店销售,在卖车的时候,是不是为了促单,压根就没提这茬儿?你的售后,在面对客户焦虑的时候,是不是只会一句干巴巴的“去跑高速”,而懒得多解释一句为什么?
这种沟通上的傲慢和懒惰,才是点燃用户情绪的真正火星。你把一个本来很正常的技术设定,因为沟通不畅,硬生生搞成了一场公关危机,你说你冤不冤?
这场风波,撕开的其实是当下汽车消费市场一个血淋淋的口子。
一边,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的汽车技术。混动、增程、纯电,各种传感器、各种电控系统,车子越来越像一个精密的电子产品。
另一边,是越来越“巨婴化”的消费者心态。我们被各种“一键操作”、“自动托管”惯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我们不想去理解背后的逻辑,我们只想得到一个完美无瑕、永不出错的结果。
当复杂的技术遇上了简单的思维,矛盾就爆发了。
这个颗粒捕捉器事件,只是个开始。以后,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你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某个极端场景下需要你紧急接管,你会不会骂它是“人工智障”?你的动力电池,衰减到80%的时候,系统提示你性能受限,你会不会觉得是“厂家骗钱”?
我们总想要机器无限地迁就我们,却忘了,任何工具,都需要人去学习和适应。你开手动挡,得学离合配合吧?你用单反相机,得懂光圈快有门吧?怎么到了智能汽车这儿,就变成它必须百分百迁就你的所有习惯,甚至是你错误、不健康的驾驶习惯呢?
天天上下班就三五公里,发动机还没热乎就到了,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你让这个为畅通路况设计的混动系统怎么活?你让那个需要高温才能“再生”的颗粒捕捉器怎么自洁?
它亮个灯,提醒你“该溜溜了”,这已经是它能做出的最卑微的请求了。
所以,这盆泼向丰田混动的脏水,在我看来,七分是误解,两分是沟通失误,还有一分,是这个浮躁时代的集体狂欢。
下次,当你的车再亮起某个看不懂的警示灯时,先别急着掏手机拍视频骂娘。
咱能不能,先静下心来,翻翻那本可能从没碰过的用户手册?
或者,咱就当它是给自己的一个信号。
那个黄灯也许在说:“嘿,哥们儿,别老在两点一线里堵着了,找个周末,带上家人,去跑跑高速,看看远方的风景吧。我需要,你也需要。”
这么一想,这灯,是不是还挺可爱的?
我就说到这儿,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接着盘。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