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揽境把燃油说得理直气壮

图片

文|乔伊


看完昨天晚上一汽大众揽境的发布会,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概念“整个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可能会出现一小股向内燃机动力回流的分支。”


我说的不止是大家都开始搞增程、搞超混、插混的路线,而是只有内燃机这一条单一路线。在揽境上市之前的几天,同在大众体系内的,上汽奥迪同样将燃油车的技术路线重新锚定回了,主流能源路线之一。


图片


而一汽大众赋予揽境更重要的定位,则在明确的告诉大家,内燃机产品,同样可以在智能化的路线上拥有非常强硬的实力。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条已经被废弃的技术路线,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多的传统汽车厂商,都已经不再花大力气去研发内燃机的新技术。但如今我们看来,这种定论下得,其实有些早。


逻辑上很清晰,不说远了,仅仅说5年前,如果说当时人们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认知保不全,更充满了好奇,尝鲜的探索精神。并最终在政策激励的推动下,开始逐渐进入电动车的新世界。


那么,如今我们越来越多人,开始通过自己的使用,开始通过各种体验,论证、事实,对电动车有了更清晰、客观、全方位的认知。此时,冷静的人开始重新定位与思考,是否要完全抛弃内燃机的能源路线,这款能源路线是否应该有共存的空间?


当然,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首先要解答的是两个现实的问题:首先,都没人造发动机了,怎么整?其次,新能源代表智能化,内燃机能做到么?


或者更精准一些说:揽境能做到吗?


技术与科技不冲突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想绝大多数接受了新能源车的人,对于同时接受内燃机这件事,本来就并不抵触。


所谓的我们所见到的新能源车占有率与内燃机出现倒挂的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聊到的,越来越多的厂商不重视内燃机的发展了。国内厂商首当其冲,原因好理解,他们希望绕过传统汽车三大件,直接超车到新世代。这种逻辑,及市场的快速普及,其实把国外厂商带到了沟里。


在前几年,他们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产品的电动化,近期目标是2025年,中期目标在2028年,远期目标在2030年甚至2035年。这是当时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趋势似乎大家都停下了对内燃机的研究。


不研究,自然出不了新品,自然也就推动不了老产品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在一片电动车代表未来的大环境下,如果你发布会要推一台内燃机产品,甚至都不带个增程新选择,那么基本上你就会处在一种“技术过于落后”,产品羞于启齿的状态。


而一汽大众揽境,显然要做的同样是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揽境是有新技术的,他们的内燃机采用了第五代的EA888。其实东西还是这么点东西,200 kW的最大功率、400 N·m的峰值扭矩,以及被进一步降低的,高功率版WLTC综合油耗降至8.33 L/100km的经济性。


看起来有一种古早叙事的味道,但是如果你现在再来看电动车,也不过就是单电机多电机,什么公司提供的电池包,最高续航多少公里,以及零百加速时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意,所以使用感受必然是第一位的。


当然,还会有个简单的问题在于,揽境这种内燃机车,怎么搞定智能化的需求?现在大家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都是端到端、大模型了,你这内燃机车能行吗?


一汽大众告诉你,可以的。


全新揽境已经率先搭载了端到端高速NOA功能,也是行业首个搭载端到端大模型的燃油车,实现了燃油车高速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图片


其搭载的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由一汽-大众和卓驭科技联合打造,采用了惯导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双目增强OCC算法、可解释端到端大模型等多项成熟可靠的软硬件技术,并率先攻克了燃油车高速领航辅助的三大难题。


怎么来理解这个说法呢,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燃油车阵营中,唯一带有高速NOA的标杆级系统,可覆盖全国95%的城市路况和100%的高速场景。


至少从目前来看,一汽大众并不是要做没有技术的妥协性产品。他们是真的想要在内燃机产品上搞出完全不输电动车,甚至可以领先的智能化驾驶体验。


好不好用不知道,但至少目前在纸面数据上,完全看不出短板。


而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更好的消息是,智能驾驶辅助首先技术处在平台期,同时厂商正在开始洗牌。也就是说,后来者才是时间的朋友。一汽大众如因揽境,快速和大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则将有机会再下一阶段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进化的竞争中,抢到一个优势身位。


当然,如果已经成为了首台搭载端到端大模型的燃油车,那么在智能座舱体系的搭建上,就更不会有难度了。


图片


首先,揽境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语音功能合作科大讯飞,支持多达400+功能交互,包括空调调节、座椅加热、通风、导航等,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并且,揽境支持双音区20 s连续对话,无需重复唤醒,加之引入的DeepSeek+自研混合大模型技术。基本上我们能想到的智能体系,都有了。


很显然,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来聊内燃机电动车的区别,就显得很肤浅了。因为,核心区别不应该再聚焦在能源形式上了。


接下来,我们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还应该看什么?


为什么要选内燃机车?


为什么要选内燃机的揽境,刚才我们说的原因,只是表明揽境并不比别人差而已。但如果想打动消费者,则必须给出真正的,站在利他角度的产品点。


比如6座、7座可选的大空间,是一个核心利他产品点。同样的安全也是。但这些绝对很难以更带情绪价值的产品点来打动消费者。


因此,一汽大众在揽境的发布会上不断强调的词是——自驾旅行。


图片


这是一个很妙的切入点,秒就妙在,内燃机在长途出行的使用体验性上,可靠性更高,且完全不需要厂商再给出任何配套的解释以解决焦虑。


续航不够,随时充电,出了问题,随时可修。而这些,还只是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产品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刚才我们说到的端到端大模型的NOA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在公路型出行的过程中,其实可以起到非常核心的减轻驾驶疲劳,提高出行智能化体验的作用。


简单来说,从老技术的使用体验,到新技术的快速尝鲜,揽境基本上做到了非常丝滑的融合,并能够带动整个产品在全维度上保有很强的竞争力。


至于使用成本的问题。首先新技术带来了更大空间与更强使用体验的表现,同时发最新一代EA888已经在经济性与静谧性上进行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完全无焦虑的出行体验,在自驾出行,尤其是长途自驾出行过程中,显然要比精细化核算成本更重要。


当然,还有一个小私心在于,我们不能完全让内燃机产品消失。


从精神情感的角度来看,喜欢内燃机,喜欢静密机械操纵敢的人,从情怀的领域上,希望这个技术路线能长久得以保留。


图片


而从能源竞争路线来看,当内燃机完全消失,那么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则必然上升。保留两种能源路线长期的竞争形态,对任何人的成本核算来看,都是十分有利的。


那么,这个时候再看理直气壮地保留了内燃机能源路径,并采用新技术,突破了智能驾驶辅助瓶颈,并创领新科技的一汽大众揽境,显然竞争力就大多了。


不是吗?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