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懂车的人只剩下三位了!飞度上个月的销量仅剩下三辆!都说买飞度的人是最懂车的人,曾经以为17辆的成绩已经是飞度最低的水平了,没想到上个月交出三辆的答卷。这事儿让我一下子想起那次跟车厂的老工程师闲聊,他叹口气说:飞度?现在就是个情怀,实话实说,没什么市场了。你说车,买的人懂,销量却是真的惨。
我曾经问过十个车评人,七个都摇头,觉得飞度还是值这个价。那会儿都说:小巧又灵活,省油又耐用,保值率还能拉一波,十万元左右的紧凑车里,飞度真能算个经典。可几年前,它还真受欢迎。朋友圈里,喜欢改装飞度的年轻人不少,觉得它性价比高。记得我刚买第一辆车,吹嘘自己花了8万,开了五年,维修小问题都能接受,确实挺划算。
时间过去,市场变了。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力度,尤其是自主品牌在价钱和配置上的进步,一次又一次抢占了传统热销细分市场。飞度就在这战火中变得扎眼:价格没降到消费者心里,还要靠老底子和情怀支撑,能撑多久?这是个问题。
我观察到,现在买飞度的人居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买车的钱差不多可以买辆更大、更贵的自主新能源车。说到市场同价位的车,像奇瑞的瑞虎3或传祺GE3,配置更加丰富,空间实用,续航也比飞度强不少。这区间,飞度的确没什么突出的优势。以前买飞度是觉得这车开着舒服,保值又耐操。但年轻人看的是配置、智能化、续航和空间。飞度的卖点,不够够。
我记得有辆飞度,它的动力总成虽然实在靠谱,但就是不够潮。年轻消费者在意的,不只是开着省油就好,更多是觉得它跟不上时代,内饰设计老气,仪表盘的数字显示也太简陋。有次我顺路帮朋友看车,听销售说:飞度啊,最近销量不好,价格也在降,但客户看这个价不买,是因为觉得不值这个价。这句话我也体会很深。
说到供应链,飞度其实挺讲究的。它用的零部件,很多都是提前锁定的供应商,一套车的成本控制还算不错,但市场上趋向的多元化让它变得跟不上潮流。对比别的车,像马丁的车主说过:我那辆自主车虽然配置多,但关键在于售后便捷,维修零件也容易拿到。这也是市场的实际需求。飞度?它的配件就不是那么容易随时买到,一旦出故障,后续维护成本就变大了。
我还在想:飞度能否翻身?我之前也反复琢磨过,难点还是价格。你看它的成本结构,车型越成熟,供应链越稳定,成本可以压得低,但投入产出比要看市场接受度。中国市场的年轻顾客,真的愿意为这个省油、耐用、灵巧的小车买单吗?我有个猜测,可能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车越便宜,越有油水。飞度如果要逆势而上,价格得比自主品牌更有优势,但仿佛没有这个动力。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相册,看到那张我第一台飞度的照片。当时开得挺开心的,记得最喜欢那会儿的小时候梦想:轻松到任何地方,不用担心被堵。
基本上,飞度的问题,看似技术不错,但实际是市场的风向,变了。过去十万元内最灵巧的标签,现在似乎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而且,买的人本身都换了,买车的逻辑也不一样——更追求配置、空间、智能,飞度似乎没法一站式满足。
这个市场还会不会再次发酵?我有点没想过。也许有人觉得,飞度的核心用户还会坚持,毕竟情怀还在。但问题是,情怀敢赌未来吗?以目前的价格和配置,没有点人心所向,它还能撑多久呢。
班上那位老修理工曾经打趣我说:飞度?那是车迷的车啊,对普通人来说,太普通。这个话听得挺醒的,但也有点刺骨。市场他们焦虑,厂商也在摸索,现在剩下的,就是留意未来的脚步,静静观察。
其实我也在琢磨:买飞度的人,究竟是真懂车么?还是只是当年那一份情怀还没散?还是说,只是图个便宜打个底?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自己 ponder。
说到你觉得,飞度还能撑多长?未来的那些五万到十万的小车,会不会真的把之前的王者彻底碾碎?或者说,它的王地位,早就没了?我自己也在猜测,毕竟市场变化太快。谁知道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