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和中国的安世半导体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不仅是利益之争,还牵扯到国家面子和信誉。很多潜在投资者现在会更谨慎,尤其是想进荷兰或欧洲的中国企业或中东资金。
最近有消息称,美国白宫准备允许安世中国恢复芯片出口。就在这个消息传出前,荷兰总部向客户发邮件说已暂停向中国工厂供晶圆。邮件的意思是中国生产的晶圆可能有问题,希望客户支持荷兰一边。中国这边的母公司闻泰科技说,任何重启出口的协议都必须恢复前CEO张学政的职务。早在六月,美国官员就曾在与荷兰方面会谈时提出,若要避免被列入制裁清单,安世需要更换CEO。这说明美国的影响力一直在起作用。
安世在东莞的封测厂承担了全球约70%的封装任务,中国市场占其近一半销售额。没有当年中国的收购和订单,荷兰那家企业可能早就垮了。安世中国团队在微信上称自己是独立运行的中国实体,员工只听中国区管理层的话,可以拒绝荷兰总部的外部命令。荷兰总部随后发出质量警告,安世中国马上用信反驳,承诺其产品合法合规。两边把内部控制权之争公之于众。
安世的产品看上去很普通,但在汽车供应链里很关键。它做的是分立器件、逻辑芯片和功率半导体等基础零件。低价零件出货量大,在二极管和晶体管市场占约40%,年出货量达千亿级别。少了一个几美分的零件,就可能让价值数万美元的汽车停产。芯片分散在很多零件里,换供应商很难。影响迅速波及全球汽车业。大众成立特别小组评估风险,某些车型生产可能停;本田位于墨西哥的工厂已停产;宝马部分供应商受影响;欧洲车企警告库存只能支撑几周,可能引发广泛停产。
闻泰科技的反击显示它在算这笔账。安世终端产品的80%产能在中国大陆,东莞占七成,中国区营收近一半。这意味着闻泰掌握了关键产能。闻泰提出恢复供货的条件,必须恢复张学政的职位。它还要求海外买家用人民币付款。这既是捍卫公司治理,也是回应外界的指控。
荷兰政府处境尴尬。之前它说按荷兰法律办事,与美国无关。中国商务部打电话后直接要求荷兰纠正做法,称无谈判空间。现在美国松口,荷兰很难再坚持原来立场,但信任已受损,修复会很难。
安世事件不是个例。美国限制EDA工具、荷兰管控光刻机出口、现在直接涉入企业经营,这都把半导体推到地缘政治中心。全球供应链正在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但过度追求安全会带来新风险。荷兰援引旧法干预企业,初衷是保欧洲供应链,结果却引发全球供应危机。这说明在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里,单边用政治手段建“安全岛”容易引发更大动荡。
对中国半导体业来说,安世是一次昂贵但有用的压力测试。它提醒我们,卡脖子的风险已从高端设备扩散到晶圆和封装等基础环节。单靠财务控股不够,還要确保对公司治理、注册地和法律管辖的实际控制,避免名义控股却失去话语权。如果安世在市场上的份额因动荡缩小,会给国内企业留出机会。但国内公司要抓住机会,还需攻克技术壁垒和车规级认证等门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