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72小时,李想的账户就划走1个亿。 这不是豪赌,而是理想汽车2025年研发投入的生死时速。 二季度砸下28亿搞研发,全年冲刺120亿,60亿专攻AI,烧钱速度堪比印钞机。
但李想没得选:7月销量暴跌近40%,智驾团队3名大将出走,友商正“看着他的牌双倍出牌”。 手握1069亿现金的“抠厂老板”,此刻必须把牌打得更快、更狠。
烧钱研发成了理想最激进的防御。 二季度28亿研发费,平均每3天烧掉1个亿。 全年预计投入120亿,其中60亿专攻人工智能。
这笔钱足够建30座充电站,但李想全押在了AI驾驶上。 他赌的是VLA大模型,一个号称“比人类驾驶安全100倍”的自动驾驶系统,9月就要装进所有AD Max车型。
赌注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 7月理想销量仅3.07万辆,同比暴跌39.7%。 残酷的是三季度指引:预计销量9万-9.5万辆,同比下滑超40%。
主力车型L系列腹背受敌:问界M7抢走家庭用户,小鹏G9用半价激光雷达截胡科技派,连BBA都降价反扑。 曾经制霸20万以上SUV的王者,市占率正被蚕食。
纯电战场更是首战受挫。 7月上市的六座纯电SUV理想i8,上市一周就紧急砍掉两个配置版本,全系只保留Max版,降价1万求生存。 原计划月销8000台,可到8月底交付量才艰难爬坡,工厂24小时连轴转冲刺9月8000辆生死线。
李想的第一张快牌是纯电闪电战。 9月双车齐发:i8产能全开,i6定位“年轻用户走量主力”同步上市。 这款中大型5座SUV被马东辉称为“纯电爆款希望”,搭载自研碳化硅电驱芯片,续航号称碾压同级。 理想试图用“4款增程+2款纯电”的矩阵,覆盖从奶爸到Z世代的客群。
补能网络是纯电战役的弹药库。 截至8月,理想超充站突破3100座,1.7万根充电桩覆盖全国。 最狠的是高速布局:1000座超充站卡住“九纵九横”主干道,平均150公里一座,4C桩12分钟充500公里。 年底目标直指4000座,比蔚来多出近一倍。
第二张牌是AI核武器。 9月VLA大模型全量推送,取代传统端到端智驾系统。 这套模型用40亿参数模拟人类思维链:看到施工路障会像人一样减速绕行,遇到加塞车辆能预判轨迹避让。
李想放话:“它2027年实现L4自动驾驶,比人类安全10倍。 ” 底气来自秘密武器,自研智驾芯片已上车测试,性能超市场同类3倍,2026年装车。
但技术豪赌伴随着人事地震。 2025年还没过完,智驾团队就出走了三位核心高管:算法负责人夏中谱、技术预研负责人贾鹏先后离职,8月底量产负责人王佳佳突然出走。 马东辉轻描淡写称“行业正常流动”,却火速提拔了一批年轻骨干顶岗。
第三张牌是组织大手术。 8月,理想撤销实行三年的“五大战区”,改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 北方战区主推增程车,拿零下30度不趴窝当卖点;南方战区强攻纯电,用每公里8分钱成本打动精算师家庭。 连门店都重新洗牌:一二线城市砍掉低效商场店,四五线城市铺“繁星店”,20平米小店像奶茶铺一样开进县城商圈。
舆情防御成了李想的血泪教训。 i6发布会前他亲自部署三把锁:销售话术统一培训,杜绝MEGA“高铁车头”的造型争议再现;交付团队演练过夜充好电、雨天铺红毯的仪式感;甚至成立专项组监控社交平台差评,24小时内必须安抚解决。
出海是暗藏的第四战场。 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刚挂上LOGO,美国硅谷团队才凑齐10人,中东市场已定为首战地。 马东辉承认海外知名度几乎为零,却坚持把2026年新车按欧洲法规设计。 在迪拜沙漠测试场,理想工程师正顶着50℃高温调教空气悬架。
隐忧藏在现金流里。 二季度营收302亿同比下滑4.5%,自由现金流首次转负:-38亿。 建充电站吞掉了利润,而VLA用户订阅率不足15%,软件收入填不上硬件窟窿。 李想嘴上喊“毛利率守住19%”,手里却攥紧了钱袋子,连发布会都改回公司草坪举办,比去年省了900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