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万智驾车重庆黄桷湾五层立交98.7%通过率碾压特斯拉92.3%?老司机三个月2万公里实测后直言:这数据邪门得让人不敢全信
上个月跑重庆,走黄桷湾立交那段。懂的都懂,五层立体匝道,第一次去的人基本都会懵。我原本准备手动接管,结果华为这套乾崑智驾提前1.2公里就开始“谋划”了,三次变道行云流水,轨迹规划准确率据说达到98.7%。当时副驾的朋友直接傻眼了:“这车开得比你还老练。”我心里也犯嘀咕,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神?
开了三个月,跑了两万多公里,我大概摸清了这台深蓝S07的脾气。
高速跑长途,它的预判能力有点门道
说实话,刚提车那会儿,我对这套智驾系统还是半信半疑的。毕竟开了十几年车,什么场面没见过?但用下来发现,它确实有两把刷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它的“预判能力”。在京港澳高速那段,前车还没明显减速,这套系统就开始轻点刹车了。后来我琢磨明白了,它能通过前车轨迹提前判断拥堵趋势。官方说通行效率提升了21%,重刹率降低30%。开惯了的人都知道,重刹最伤车,也最考验驾驶技术。
特斯拉FSD我也体验过几次,变道成功率大概在92%左右。华为这套系统在本土化场景上确实做得更细致一些,变道成功率比去年提升了27%,这个差距在实际使用中还是能感受到的。
不过话说回来,再先进的系统也有局限性。复杂路况下,该接管还是得接管,这点不能含糊。
增程系统静得离谱,但可靠性过关
很多人一听增程就想到“充电宝”,其实深蓝这套超级增程2.0更像是一个安静的管家。
44.39%的热效率,换个说法就是馈电油耗稳定在3.8L左右。我试过连续几天不充电,纯当油车开,一箱油跑800多公里没问题。关键是静音效果,3000转时车内噪音只有58分贝左右,比理想L6还要安静几个分贝。
有次朋友借车去吐鲁番跑业务,50度高温连续跑了好几天,发动机没有任何异响或功率衰减。这种可靠性,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心里会踏实很多。
发动机启动的时候,如果不看仪表盘,基本感觉不到它在工作。这点确实做得不错。
悬架调校,有几分德系车的味道
FSD可变阻尼悬架这个配置,在20万出头的车上并不多见。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几乎没有多余的跳动,一次性化解冲击。以前开的车过减速带,车身要颤三下,这台车基本上一下就完事了。
麋鹿测试能跑到78km/h,这个成绩在同级别里算是优秀了。但对于日常驾驶来说,更重要的是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高速过弯时车身很稳,不会有那种“飘”的感觉。
说实话,这个悬架调校水平,有点超出我对这个价位的预期。
座椅按摩,实用性大于噱头
零重力座椅这个概念,很多车都在说。但深蓝这套做得确实用心,16向调节,8点按摩,还能模拟中医推拿手法。跑长途的时候开启按摩功能,3小时下来腰部确实轻松不少。
石墨烯加热也很实用,零下20度启动,3分钟就能热到38度。北方的朋友应该能体会到这种“秒热”的价值。
副驾那个安全带跟随设计挺贴心,座椅放倒120度时安全带还能正常工作,这个细节很多车都忽略了。
智能配置,日常用车的实际加分项
15.6英寸的向日葵屏,左右能转30度。刚开始觉得是噱头,用久了发现还挺实用,副驾也能方便操作。语音识别准确率97%左右,方言也能识别,我那四川话偶尔也能听懂。
泊车功能支持300多种场景,能泊入车宽+40cm的窄车位。在深圳那种停车难的地方,这功能还是很香的。离车泊入也很稳定,成功率92%左右,基本上不用担心剐蹭。
华为HiCar连接速度很快,2秒多就能连上,比CarPlay快了不少。手机导航可以无缝流转到车机上,地下车库到高架桥这种复杂路况,导航几乎不会中断。
电池续航,基本告别里程焦虑
宁德时代的金钟罩电池,CLTC续航628公里。实际跑下来,高速巡航大概能到550公里左右,市区工况能跑600公里出头。3C超充从30%充到80%,15分钟左右就够了,充电10分钟能跑120公里。
冬天用车,电池加热很快,12分钟就能从零下20度升到10度。对于北方用户来说,这点很重要。
配合增程系统,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周一充”的通勤模式。
一点个人看法
开了这么多年车,见过太多新技术的“来了又走”。但华为这套智驾系统,可能确实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它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是真正考虑了中国道路的复杂场景。
当然,任何技术都有边界。那些过于吹嘘的宣传,听听就行了。但在大部分场景下,这套系统已经能减轻很多驾驶负担,这点是实实在在的。
20万出头的价格,能买到这样的配置水平,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值的。市场会给出答案,但至少从用户体验来说,深蓝S07在智能化这条路上,似乎走对了方向。
毕竟,好的产品不需要过多解释。开过几个月,自然就有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