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

最近上汽和奥迪那份新协议,动静不小。

俩巨头要搞个叫APD的智能平台,联手造电动车。

据说研发能快三成,头款车今年就来。

这事儿一下就把人拉回了三十多年前。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很多人都在琢磨,当年那份合资合同,

是不是德国人早就埋好的一步大棋?

用一纸合约,把中国汽车的未来都算计好了?

时间倒回八十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那叫一个愁。

车间里是能进博物馆的设备,技术手册比人都老。

造出来的车,跟世界脱了节。

国家急啊,决定换个玩法。

不傻买了,咱们用市场,换你压箱底的技术。

上海跑得最快,派人跑遍欧洲,最后相中了德国大众。

为啥?就一个词:爽快。

大众不藏着掖着,愿意把技术摊开,手把手教你。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一辆桑塔纳砸开国门

1984年10月10日,人民大会堂,笔尖落下。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诞生了。

中德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合同一签就是二十五年。

两天后,上海安亭奠基,来访的德国总理科尔亲自剪彩。

这阵仗,在当年可不得了。

但上海大众起步很稳,不搞虚的,先从组装开始。

车型,就是后来火遍中国的桑塔纳。

这车在德国叫帕萨特B2,其实不算顶流。

可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科幻产物。

五千多个零件,全从德国运,工人们对着图纸,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一个一个拼,那叫一个费劲。

目标是七年到90%,可一个小小的方向盘,

咱们这儿只有四项标准,德国人那边足足104项。

但就是靠着这股死磕的劲儿,第一批桑塔纳下线了。

85年公司挂牌,5月就开卖,主要是为了挣外汇。

到了八十年代末,桑塔纳年产破万。

皮实耐造,全国的出租车队抢着要。

这辆车不光自己跑遍了中国,

更像一条鲶鱼,把整个产业链都搅活了。

上海大众建了国内第一个合资研发中心。

德国专家常驻,从电路图到焊接,倾囊相授。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上海周边无数小厂子,也跟着学,

给桑塔纳造合格的零件。

中国汽车工业,就这么从一盘散沙,开始有了筋骨。

南北大众自己人打自己人

上海大众在南边站稳了,德国人可没歇着。

他们的棋盘上,还有广阔的北方。

当时长春的一汽,正跟美国克莱斯勒谈。

想引进发动机,聊得挺好,价格也公道。

可一谈到整车生产线,美国人突然狮子大开口。

就在这节骨眼上,大众CEO哈恩亲自飞到长春。

一出手,就是奥迪100的技术。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一汽一看,这可是好东西啊!

当机立断,不跟美国人玩了,转头抱住了大众。

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还是中德对半开。

开山之作,就是后来的“车坛常青树”——捷达。

这车皮实省油,价格还不贵,

迅速成了北方无数家庭的第一辆车。

从这一刻起,大众在中国的“南北双子星”格局,成了。

上海大众守华东华南,一汽大众辐射东北华北。

两家就像大众布下的两颗棋子,既分工,又内卷。

捷达火得一塌糊涂,销量和国产化率,

死死咬住南边的桑塔纳。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亲兄弟明算账的帕萨特

真正的内斗大戏,从帕萨特开始。

1996年,大众把第五代帕萨特给了上海大众。

这车搭载1.8T涡轮增压,当时绝对是黑科技。

一上市就成了中高端市场的王,特别是加长后,

宽敞得不像话,成了商务接待的标配。

上海大众靠着帕萨特,一度年销40万辆,风光无限。

可好日子没多久,到了2005年,销量开始掉。

车老了,谁都看得出来。

就在上海大众眼巴巴盼着换代车型时,

大众集团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最新的第六代帕萨特,给了北边的一汽大众。

2005年,这款车在长春下线,改名“迈腾”。

轴距更长,发动机更猛。

这下上海大众傻眼了,手里没新平台啊。

只能在老款上修修改改,推出个“领驭”版苦苦支撑。

从此,帕萨特和迈腾,这对同平台的亲兄弟,

在B级车市场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贴身肉搏。

消费者经常被搞晕,但这正是大众想看到的。

两兄弟联手,几乎垄断了市场,

这招“左右互搏”,玩得是真高。

后来,大众把这套玩法复制得到处都是。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给上海大众一个斯柯达,主打性价比。

一汽大众就把捷达独立成品牌,专攻低端。

从高到低,全面对标,互相撕咬,

却共同筑起了大众品牌坚不可摧的城墙。

一碗水怎么端平

中低端市场打得火热,但上海大众一直有个心病。

一汽有奥迪这张王牌,自己手里啥也没有。

为了争口气,2016年,上海大众推出了辉昂。

这车平台跟奥迪A6一样,3.0T的V6发动机,

轴距超过3米,定位就是行政级座驾。

辉昂虽然卖不过奥迪,但也算给上海大众在高端市场,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可上海大众的终极梦想,还是奥迪。

2016年,上汽和大众官宣,要搞“上汽奥迪”。

消息一出,一汽奥迪的经销商们炸了。

联名抗议,要求大众中止合作,不然就停止进货。

这场风波闹了半年,谈判桌上口水仗没停过。

最终,四方达成协议:上汽奥迪可以有,

但新车得等到2022年才能卖,

而且销售和售后,都得用一汽奥迪的渠道。

作为安抚,2020年,一汽和奥迪又签了个大单。

成立新公司,独享奥迪和保时捷共同研发的PPE纯电平台。

这盘棋下到这儿,大众“一碗水端平”的艺术,

布局30年!德国巨头当年那份合约,真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阳谋?-有驾

结语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

从最初磕磕绊绊地组装桑塔纳,到如今联手开发最顶级的智能电动平台。

当年的“市场换技术”,好像真的换来了东西。

中国汽车工业,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成了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在新能源上甚至开始领跑。

回头再看1984年那份合同,你说它是德国人的“阳谋”也好,说是历史的巧合也罢,它确实撬动了一个时代。中国汽车的今天,离不开大众带来的技术、管理和竞争。但反过来,没有中国这个巨大而包容的市场,没有几代中国汽车人的追赶,大众也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如今,街上的国产车越来越多,设计、技术、智能,样样都能跟合资掰手腕了。当年的老师和学生,现在成了同场竞技的对手。这条路,越走越宽,也越来越精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