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50万意外动力中断车门锁死 车主惊慌 售后提议拆电池遭拒

合肥沈先生的遭遇,如同给火热的智能汽车市场浇了一盆冰水。 一辆售价高达50多万的问界M9纯电版,竟在城市道路上“罢工”,车门锁死,险些酿成大祸。

这不禁让人要问:智能化究竟是给汽车加分,还是埋雷? 事故车辆搭载了华为引以为傲的DriveONE全域集成系统,号称具备多重安全冗余。 可现实却是,关键时刻,电子门锁、应急呼叫统统失灵,这到底是技术缺陷,还是“金玉其外”的虚假宣传?更令人费解的是,事后检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新能源车50万意外动力中断车门锁死 车主惊慌 售后提议拆电池遭拒-有驾

车企、电池供应商、车主三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4S店更是要求车主签署“拆解免责协议”,这无疑是将消费者置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要知道,一旦拆解电池,车辆残值将大幅缩水,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 有汽车工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可能出在整车电源管理逻辑上。 当电池管理系统启动保护时,低压系统本应继续供电,而这次事故中,所有电子设备全部瘫痪,这说明车辆存在系统性缺陷。

这种缺陷,直接威胁到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 “我的车也出过类似的问题,雨天刹车突然抱死,差点追尾!”一位问界M9车主在论坛上发帖抱怨。

另一位车主也表示,自己的车机系统经常死机,导致充电中断。 看来,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问界M9可能存在普遍性的质量问题。

新能源车50万意外动力中断车门锁死 车主惊慌 售后提议拆电池遭拒-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类似“动力系统受限”的故障并非个案。 数据表明,近一年来,因“动力系统故障”引发的投诉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软件定义汽车的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 那么,面对频发的智能汽车故障,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按照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安全故障符合退换车条件。

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鉴定难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在“软件导致硬件失效”的情况下,责任归属更加模糊。

新能源车50万意外动力中断车门锁死 车主惊慌 售后提议拆电池遭拒-有驾

车企常用的OTA升级,能否作为维修记录,也存在争议。 这些法律空白,无疑加大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别跟我提智能汽车,简直就是‘智障汽车’!”一位消费者愤怒地表示。 智能化本应提升驾驶体验,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那这种智能化还有什么意义? 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车企在追求智能化、网联化的同时,更应重视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能源车50万意外动力中断车门锁死 车主惊慌 售后提议拆电池遭拒-有驾

只有真正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否则,再炫酷的功能,也只是空中楼阁。

那么,面对智能汽车的质量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破解? 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软件导致硬件失效”的责任归属,规范OTA升级的维修记录认定。 2. 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智能汽车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惩虚假宣传、偷工减料等行为。

3. 提升技术水平:车企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畅通维权渠道:建立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汽车时,不能只看宣传,更要擦亮眼睛,多方了解,谨慎选择。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智能汽车的未来,不应是“提心吊胆”,而应是“安心放心”。 智能汽车的这场信任危机,最终将如何收场?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车企又将如何回应?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