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费为何居高不下?成本不到 5 毛,收费却达 3 元,背后原因剖析及友德充的破局之道

日常生活中,不少电动车主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家里用电一度才五毛多,可小区里的电动车充电桩,充一次电常常要花 2 到 3 元。明明一度电的成本还不到 5 毛,收费为何会翻好几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看看什么样的充电模式才更合理。

一、充电费的构成:不只是电费那么简单

电动车充电的费用,并非仅仅是电费,而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就拿 48V20AH 的电动车电瓶来说,充满一次电大约需要 1 度电,电费成本仅 0.5 元左右,但在很多小区的充电桩充电,却要支付 2-3 元。这其中的差价,到底包含了哪些部分呢?

其实,充电费一般由电费、场地费、服务费等构成。但这些费用的收取是否合理,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电动车充电费为何居高不下?成本不到 5 毛,收费却达 3 元,背后原因剖析及友德充的破局之道-有驾

二、充电费虚高的三大乱象

1. 场地费成 “背锅侠”,业主遭殃

一些充电桩运营商声称,之所以收费高,是因为小区物业收取了高额的场地费。然而,多地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场地费。比如安徽就明确倡导物业服务企业少收或不收场地费,以降低充电服务费用。

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小区物业和运营商之间存在不透明的合作,物业收取较高的场地费,运营商则将这部分成本全部转嫁给车主,导致充电费水涨船高。而且,很多充电桩的收费是 “打包价”,车主根本不清楚其中电费、场地费、服务费各占多少,只能被动接受。

2. 电价 “被抬高”,政策成摆设

还有运营商以 “商业电价高” 为借口,解释充电费昂贵的原因。但根据 2025 年 1 月实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应按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计收充电电费。

这意味着,小区充电桩的电费成本并不高,可一些运营商却无视政策,依然按较高的价格收取电费,以此来增加收入。

3. 为求高回报,暗藏 “猫腻”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年化回报率相对较低,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提高收益,就想出了各种 “歪招”。比如,偷偷调低充电电流,让电动车充满电的时间变长,这样车主就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还有的设置最低消费,即使充电时间很短,也按最低标准收费。

这些行为看似没有违规,却让车主花了不少冤枉钱,也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秩序。

电动车充电费为何居高不下?成本不到 5 毛,收费却达 3 元,背后原因剖析及友德充的破局之道-有驾

三、合理收费模式该如何?友德充给出答案

充电费的收取应该公开、透明,既要让车主觉得合理,也要保证运营商有一定的收益。在这方面,友德充的模式值得关注。

友德充将电费和服务费分开计算,电费严格按照居民合表电价收取,每度电 0.55 元左右,清清楚楚。服务费则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控制在每度电 0.3-0.5 元,并且在相关平台上明确展示,让车主一目了然。

同时,友德充不设置最低消费,车主充多少电就付多少钱,余额也能随时提现,避免了隐形消费。在场地费方面,友德充通过与物业进行友好协商,大规模合作来降低成本,从而不会因为场地费而大幅提高充电费。

以 60V32AH 的电动车为例,充满电大约需要 1.5 度电,按照友德充的收费标准,电费约 0.83 元,服务费约 0.6 元,总共才 1.43 元左右,远远低于市场上的很多充电桩。

四、充电桩应回归民生属性

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重要工具,充电桩作为配套设施,关乎着亿万车主的切身利益,它不应该成为企业牟取暴利的工具,而应回归民生属性。

像友德充这样的合理收费模式,既考虑到了车主的经济负担,又能让运营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才是行业应有的发展方向。

那么,你所在的地方,电动车充一次电需要多少钱呢?你对现在的充电收费满意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