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

讲真,小米汽车最近又整活了,而且是一把子经典永流传的活儿。

事情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就是那个宣传海报上,拳头那么大的“2200MPa小米超强钢”,底下藏着一行比缘分还小的字,写着“项目名称”。就这四个字,像根针一样,精准地扎破了所有人的赛博高潮。一瞬间,气氛就从“遥遥领先”变成了“耍猴现场”。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小米老师的回应来得很快,态度也很诚恳,总结下来就六个字:“行业通行做法”。

这六个字一出来,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哪是什么行业做法,这是一种流传于各大品牌市场部之间的黑话,是车圈版的“天王盖地虎”,下一句就该接“我坑你二百五”。这本质上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们就是这么玩的,以前这么玩,现在这么玩,以后还这么玩,就问你气不气?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你看,这就是当下车圈的魔幻之处。所有人都像在参加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竞争的法则已经不是商业了,是修仙,要么渡劫飞升,要么当场成盒。而宣传,就是修仙之前的“口嗨”,法宝还没炼成,但气势必须先用嘴遁顶到大气层。

这个2200MPa超强钢,现在就不是一块钢板,它是一枚还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炼着的九转还魂丹。小米是那个烧火的道童,东北大学是提供丹方的祖师爷,育材堂是那个拿着芭蕉扇扇风的。丹成没成?不知道,八字没一撇。但丹炉边上的项目计划书,已经用最大号的字体写好了:“史上最强神丹,吃了能原地飞升”。然后用隐身术在角落里加了一句:最终解释权归本道童所有。

你问他这丹靠不靠谱,他告诉你,我们请了全宇宙最好的炼丹师,流程绝对正规。你问他这丹什么时候能吃,他跟你谈起了炼丹行业的普遍规律。你再问他这算不算虚假宣传,他两手一摊:我标注了“项目名称”啊,你自己眼神不好怪我咯?

这操作,典中典。坏了菜了。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老板说牛肉绝对正宗,但每次都给得像肉沫。大家好像也都习惯了。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些数字已经麻了。2200MPa?听着像个新型病毒的代号。我关心的是什么?是我老婆开车带孩子出去,万一遇到个喝大了的马路修士,我这车能不能扛住,能不能给我家人留个全尸。你跟我说你这个钢材是在实验室里修仙渡劫成功了,有什么用?现实马路,比西天取经还难,它不认你的实验室报告,它只认物理定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车身强度的关键也不在MPa,在于一个醉汉会不会开着泥头车跟你玩闪电战。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车企们现在都陷入了一个误区,疯狂地卷参数,卷技术名词,好像用户买的不是车,是一份毕业论文。智能座舱、自动领航、超强钢材、一体压铸……一个个名词砸过来,跟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了一样,电得你外焦里嫩,让你产生一种“不买不是现代人”的幻觉。但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最后都要被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降维打击。你那个能识别八百种障碍物的激光雷达,可能识别不了一个为了碰瓷而躺下的东北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小米这次的争议,根本不是字大字小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心态都爆了的问题。

过去大家卖车,好歹还讲点基本法,一分钱一分货。奔驰卖的是那个标,是“我混得很好”的社交名片,这是品牌玄学,你情我愿,没什么好说的。特斯拉卖的是一种科技信仰,是“我与旧世界为敌”的姿态,买它的人根本不看内饰,他们是在为马斯克的下一个火箭买燃料。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的新势力们,没时间给你搞玄学,也没耐心培养信仰。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掀桌子。我没有历史,那我就让你们的优势都变成历史。我没有品牌,那我就让价格低到你们都别谈品牌。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整个餐厅都给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上吃压缩饼干。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大家玩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不放过。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场“参数军备竞赛”。你800V,我就900V;你续航700公里,我就敢标1000公里,至于那个工况标准,字小得像是给蚂蚁看的;你自动驾驶能识别猫狗,我的就能识别外星人。加大,加大,再加大。快进到直接在车上装任意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界,可能有点对不起《道诡异仙》。人家李火旺好歹是真的在玩儿命,车企这最多算请客吃饭,顺便在菜单上吹牛逼。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小米的“小字”事件,就像一个脓包,被不小心挤破了。流出来的不是血,是所有车企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起码小米还标注了,虽然字小得像蚊子腿,但总比那些凭空捏造黑科技的要脸。但这种标注,不是透明,是一种更高级的鸡贼。它把判断的皮球,一脚踢给了用户,潜台词是:“我已经告诉你了哦,是你自己没看到哦。”

去他妈的行业惯例!

这压根不是什么技术问题,也不是什么法律问题,这是一个信任问题。信任是什么?信任不是你写了什么。信任是你没写什么。信任是你敢不敢把那行小字,放大,加粗,置顶。敢不敢?不敢。不敢就是心虚。心虚就是有问题。但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别指望车企们会改。这场关于参数和字号的战争,只会愈演愈烈。未来的赢家,不是那个钢材最硬的,而是那个法务部最硬的,那个能把免责条款写得最小、但又完全合规的。

对于我们这些韭菜盆景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幻想,接受现实。当你看到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参数时,先别急着喊666,先拿出你的八倍镜,仔仔细细地在海报的每一个角落里寻找那些“项目名称”、“设计目标”、“理论值”、“实验室环境”……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买回家的,到底是一台行走的人民币,还是一份精美的PPT。

或者说,这二者之间,现在还有区别吗?你信了,它就是真的。你不信,它也是真的,因为总有人信。

中年人怒斥车圈:别跟我谈MPa,我只想老婆孩子平安回家-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