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君身边不少玩越野的朋友,几乎一半开坦克 300,另一半要么在等坦克 300 提车,要么纠结半天最终还是选了坦克 300。BJ40,明明性能不差,甚至有些越野配置还硬核,却始终没能达到坦克 300 的热度,这事一直让君挺好奇的。

直到最近跟几个汽车行业的朋友聊完,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市场情况,才算琢磨明白,BJ40 卖不过坦克 300,真不是性能拉胯,而是踩错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点,现实得有点扎心。

先说说性能,懂的都懂,BJ40 的越野底子是真扎实。

分时四驱、前后桥差速锁这些硬核配置一个不少,接近角能到 37°,最大涉水深度是达到 800mm,比坦克 300 的 700mm 还出色,就连可拆卸车顶、防滚架这些 “玩乐属性” 的配置也一应俱全,论纯粹的越野能力,BJ40 绝对算得上国产硬派越野的第一梯队。

可问题恰恰就在这,BJ40 太 “懂越野” 了,懂到把自己框在了 “专业越野” 的小圈子里,而坦克 300 却跳出了这个圈子,抓住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说实话,现在买硬派越野车的人,真没几个是天天去爬石头、闯沙漠的。

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 “偶尔越野,经常城市”,周末想找个郊外露营、走个非铺装路撒撒欢,平时还是得开着上下班、接孩子、逛商场。

这时候坦克 300 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把 “复古颜值” 和 “城市舒适” 捏得恰到好处。

圆形大灯、方正车身,往停车场一停,辨识度拉满,发朋友圈都自带话题;

内饰用的是真皮材质,双联屏设计看着就有档次,L2 级辅助驾驶、座椅加热通风这些配置,日常通勤用着特别顺手,隔音效果也做得接近城市 SUV,开高速不会觉得吵。

BJ40,内饰大多是硬塑料材质,虽然耐用,但质感确实差了点意思,可拆卸车顶看着酷炫,实际用起来噪音大、密封性一般,日常开着总觉得 “不接地气”,说白了,就是场景覆盖太窄,只满足了 “越野” 这一个需求,却忽略了消费者 90% 的城市使用场景。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再说说品牌心智的打造,这方面坦克 300 真的太会了。

它没有把自己只定义成 “越野车”,而是打造成了 “潮玩单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找到喜欢它的理由。

君见过不少女性车主,就是被它的复古颜值吸引,平时开着通勤,偶尔跟朋友去周边游,完全不把它当 “硬派越野” 来用;

还有很多城市白领,买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越野梦”,哪怕一年就去一次郊外,也觉得值。

这种 “全人群覆盖” 的品牌定位,让坦克 300 彻底火出了圈,车友圈人数都达到了 45 万,而 BJ40 的车友圈只有 21 万,差距一目了然。

BJ40 的品牌标签太固化了,一直强调 “军用传承”“硬核越野”,给人的感觉就是 “只有越野老炮才会买”,普通消费者看到它,第一反应是 “我用不上这么专业的越野功能”,自然就敬而远之了。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点,就是价值感知的问题。

现在消费者买车,不光看配置,看 “花的钱值不值”。

坦克 300 的起售价 19.98 万,虽然比 BJ40 的 14.58 万高,但它给消费者的感觉是 “花 20 万买了 30 万的体验”。

内饰的豪华感、智能配置的丰富度、品牌的潮流属性,都让消费者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而 BJ40 虽然起售价低,但给人的感觉是 “花 15 万买了 15 万的实用车”,没有超出预期的惊喜。

举个栗子,同样是 20 万左右的预算,坦克 300 能给到真皮座椅、双联屏、L2 级辅助驾驶,而 BJ40 的内饰还是以实用为主,智能配置也只够基础使用,消费者自然会倾向于 “能给多惊喜” 的坦克 300。

关键的是,坦克 300 的二手车保值率达到了 3 年 74.48%,而 BJ40 的保值率明显低,这意味着消费者买坦克 300,后期卖车的时候损失小,这种 “隐性价值” 也是很多人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渠道和服务的差异也不能忽视。

君发现,坦克 300 的销售渠道越来越下沉,不光是传统的汽车城,很多城市商圈里都有它的体验店,消费者逛街的时候就能顺便看车、试驾,门槛很低;

而 BJ40 的销售渠道大多还是集中在专业的越野门店或者汽车城,普通消费者平时很少能接触到,自然也就减少了购买的可能性。

售后服务方面也是如此,坦克 300 的保养套餐贴合城市用户的需求,比如常规保养的价格、保养周期的设定,都考虑到了日常通勤的使用频率;

而 BJ40 的售后服务还是围绕 “越野用户” 展开,比如提供越野配件的加装、越野场景的保养建议,虽然专业,但对于大多数城市用户来说,这些服务都用不上,反而觉得不够贴心。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新能源转型的节奏也影响了两款车的市场表现。

现在新能源是大趋势,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两款车也都推出了新能源版本。

BJ40 增程版起售价 15.48 万,价格确实有优势,从续航也能达到 1200km,但它的宣传重点还是 “越野”,强调 “电四驱响应快”“涉水深度 750mm”,依然没跳出 “越野” 的圈子;

而坦克 300 Hi4-T 虽然起售价 24.98 万高,但它的宣传重点是 “可油可电的全场景”,既满足了越野爱好者的硬核需求,又解决了城市用户的续航焦虑,比如纯电续航 105km,日常通勤完全够用,长途越野又能加油,这种 “无焦虑” 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刚好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BJ40 增程版虽然价格低,但没能吸引到城市新能源用户,还是只吸引了原本就关注它的越野爱好者,受众没有扩大,销量自然也就上不去。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用户圈层的打造。

坦克 300 的车友圈特别活跃,经常组织各种线下活动,比如城市巡游、周边露营、轻度越野体验,不管你是越野老炮还是新手,都能融入进去;

而 BJ40 的车友活动大多还是以 “极限越野” 为主,比如沙漠穿越、岩石攀爬,门槛太高,普通消费者根本参与不了。

这种圈层文化的差异,导致坦克 300 的用户粘性越来越高,老车主会主动推荐新车主,形成良性循环;

而 BJ40 的用户圈层一直比较封闭,很难吸引新的消费者加入。

君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朋友买了坦克 300 后,加入了当地的车友会,每月都有活动,越开越喜欢;

而另一个开 BJ40 的朋友,车友会活动太少,慢慢就觉得这车 “没那么有意思” 了。

为什么BJ40卖不过坦克300?原因很现实,不是性能不行-有驾

说实话,BJ40 的性能真的没毛病,要是单纯论越野,它甚至比坦克 300 专业,但它输就输在 “太懂越野,却不懂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现在的消费者买车,追求的是 “面面俱到”,既想要颜值高、质感好,又想要配置丰富、使用场景广,还想要后期保值率高,坦克 300 刚好把这些点都做到了,而 BJ40 只做到了 “越野” 这一个点。

不是消费者不认可 BJ40 的性能,而是它的产品定位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错位了。

当然了,BJ40 也不是没有机会,它的增程版价格有优势,越野性能又硬核,如果能调整一下产品定位,多宣传 “城市 + 越野” 的双重属性,优化一下内饰质感和智能配置,再丰富一下用户圈层的活动,相信会吸引多消费者。

毕竟,国产硬派越野能有这样两款优秀的车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君觉得,BJ40 卖不过坦克 300 的核心原因,不是性能不行,而是没有找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在这个 “全能型产品” 受欢迎的时代,只靠单一优势很难打动消费者,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的真实使用场景,做到 “面面俱到”,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希望 BJ40 能尽快调整策略,让多消费者看到它的优势,毕竟这么好的越野底子,浪费了实在可惜。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