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

在2025年的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局势正变得越来越剑拔弩张,几家巨头明争暗斗,表面上刀光剑影,背后其实谁都不敢松懈半分。

半年时间,九号公司净赚12亿元,营收117亿,数字一出来,市场哗然——有人说它像极了初代小米,靠智能化一把攒起年轻人的心气,别人还在抢补贴、卷价格,它已经悄悄换道。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8月17日,九号M5系列新品刚开启预订,仅仅4小时,预订量就突破11776台,这不是巧合,背后是品牌认同的爆发,渠道、产品、用户黏性三条线都在发力。

回头看,2025年其实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元年”,新国标9月1日全面落地,广东、北京等地先后出台补贴,最高650元,电动车像是装上了加速器,消费端一下热了起来。

8月里,年息1%的贴息政策又推了一把,老百姓买车更容易,很多门店老板都说这几个月生意最好,大家都在抢政策窗口期,谁都想多吃一口蛋糕。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但我觉得,这种短暂的爆发其实是提前透支了市场,尤其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电动车普及率已经快到顶,未来的增长必须靠产品差异化和下沉市场的精细运营,单靠政策远远不够。

九号的崛起并不是侥幸,2012年,它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平衡车起家,三年后收购了Segway,一下拿下了全球渠道和核心专利,国际化的种子那时候就埋下了。

2017到2019年,九号靠着小米生态链快速起量,关联销售超过一半,被外界贴上“小米代工厂”的标签,但它没满足于做代工,内部其实早就在自研、品牌、渠道上憋大招——四年后,脱离小米光环,九号成了“有独立认知”的科技品牌。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2025年上半年,九号电动两轮车卖了239万辆,收入68亿,同比直接翻倍,市场份额7.3%,只排第四,但爆发力和品牌势能已经完全不一样,台铃、雅迪、爱玛的老格局被它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同样是智能化,九号的打法有点极端,高端机型配Ridey GO!系统,一键启动、AI语音、OTA升级,甚至连倒地报警都做进去了,另一个凌波OS则用AI算法玩控车、导航、投屏,这些功能看似花哨,实际上狠狠命中了18-25岁年轻人的“酷玩”心态。

83.7%的人更偏向数字化电动车,这不是拍脑门的数据,是调查出来的,尤其18-25岁,76.4%的人买车就认智能功能,这一波年轻人对“体验”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代步”本身。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我觉得九号的路子是对的,传统品牌还在卷电池、卷续航,九号已经把智能化做成“社交图腾”,年轻人骑出去,像是要秀身份、秀科技感,这种品牌认同是老品牌短期砸钱砸不出来的。

渠道上,九号玩“线上线下同价”,一台车经销商稳赚200元,台铃只有一百多,小牛更低,这种价格管理让终端价格透明,线下门店都愿意卖,8700家门店一夜之间铺开,朝着万店目标狂奔。

别以为九号就此无敌,雅迪年销量1380万辆,爱玛856万辆,两家加起来占了53%的市场,九号的800万台出货量,规模上还差一截,但它已经从“搅局者”变成了新势力,这种变化很微妙,老牌巨头开始主动防守。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九号的麻烦也不小,市场覆盖率到顶,尤其一线城市电动车饱和,增长压力越来越大,未来要靠下沉市场和产品创新,不能只靠补贴和智能噱头。

行业竞争更惨烈,雅迪、小牛都开始上智能车型,九号要保持优势,得砸更多钱去构建技术壁垒,智能化、AI、IoT,未来几年的研发投入会越来越高,压力可想而知。

用户服务和品牌忠诚,是所有电动车品牌的软肋,智能硬件只是入口,用户要的是全周期体验、售后响应、社区运营,这一块九号刚起步,后续要补的课还多。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讲真,九号能有今天,最关键还是2015年那次并购Segway,拿下欧美市场专利和渠道,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44.22亿,占总营收38%,创始人高禄峰提出“三三制”目标,中国、欧洲、美洲各贡献30%营收,国际化野心已经写在脸上。

东南亚成了下一个大风口,2.5亿辆摩托车,电动化率不到1%,这是巨大的增量市场,九号想用“智能+安全”切入,重塑骑行体验,这种打法跟国内卷参数完全不一样,真正看重的是用户体验和安全感。

其实整个行业的风向都变了,拼的不再是堆功能、拼参数,而是体验和服务,谁能把用户服务做成闭环,谁才有可能领跑下半场。

狂赚12亿,两轮电动车领军者,业绩翻倍引爆市场潜力-有驾

安全问题是死结,数据显示,两轮车事故60%跟操作不当有关,新手占了40%,很多人连急刹、过弯都没系统学过,九号索性自己办驾校,VIP客户点对点培训,这在行业里算是大胆创新,同行都没想到服务还能这样做。

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用户思维的长期主义,产品只是起点,服务才是终局,短期靠政策和智能化爆发,长期要靠稳定增长和用户留存,九号的探索给行业树了个样板。

九号也没法高枕无忧,政策红利随时可能退潮,智能化赛道随时面临巨头入局,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想从“黑马”变“长期领跑者”,还得看能不能突破周期限制,把爆发转化为持续增长。

2025年9月,行业格局还在变,市场、技术、体验三条线都在拉锯,九号在路口,老巨头也在等待机会,谁能笑到现在下结论还早。

有一点可以确定,九号的故事还没讲完,新的悬念、变化和冲突,正悄悄酝酿在下一个节点——我们只能等,看看下半年会不会有更大的逆转和惊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