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买小鹏P7+的人都很勇敢,有人还说这是买车届的“真心勇士”,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勇,为了体验人生,连车都敢自己控制自己,速度与激情原来是方向盘和助力系统表演的节目——人只是配角。今天直播现场,观众没赶上碰瓷,但小鹏汽车终于自己撞了个大钉子,官方宣布召回,不是五百不是八千,是近五万,数字十分吉利,让人不得不感慨:国产新势力,勇于自省也勇于自黑,毕竟别人汽车是避风港,他们汽车是“避险区”。
别忙着转发朋友圈夸奖,且听我碎碎念,这事儿一看就是年度黑色幽默。厂家先召回,用户后维权,就像小时候抽奖,抽中了免费更换转向机。厂家终于承认问题了,你得感恩,毕竟不是所有车企都愿意掏钱把自家缺陷修好——有些企业啥都能不承认,顺便还把责任归给“用户操作不当”,小鹏算是承认了,不过是在被一堆车主像催债一样追问之后,好歹给个说法,修车也算是“照顾用户感受”,毕竟比起某些疯狂甩锅和甩尾的品牌,还是有点良心的。
说起来,这个转向系统,也是国产新势力的悲喜剧主角。开到120迈,方向盘忽然抱死,仪表盘弹警告,车主一家五口瞬间明白什么叫“灵魂出窍”,还不如老年代步车,起码摇把子可以信赖。小鹏给用户的体验是,开在高速,窒息与紧张同行,人生如开盲盒——下一秒你是路边风景还是车祸主角,全靠造化。要是我,在车上遇到这个场面都得给厂家磕个头,求他们早点召回,我这颗脆弱的中国心顶不住国产科技的刺激。
其实小鹏能拖也算拖出水平了——从用户吐槽到央媒发文,从车主组群到官方公开,故事比国产谍战剧还曲折。一开始,小鹏那操作挺魔幻,明明电机线束质量不好,不明说,反倒“更换部件”,嘴里一个字都不提“安全隐患”,硬生生让车主玩了半年互动悬疑剧。官媒直接点评:“瞒天过海”,仿佛小鹏汽车老板不是修车的,是蓝翔毕业的,隐瞒召回玩得贼溜。我只好感慨,我们国家政策再完善,企业总有支线剧情,法条说得天花乱坠,到底能管到哪里去,车企不认账,监管部门摊手,新势力还自欺欺人,剩下全靠用户自己上网发帖玩维权科普。
你以为(其实我也以为)这事儿就是个技术失误,其实更像一场尴尬的人类群演。车主越聚越多,五百人实在是太少,后面没准全国人民都能加入成群结队的维权之路。小鹏这边也不含糊,看到群里舆论风头不对,内部肯定有人拍桌子说:“再不召回,就等大家网络直播跳广场舞曝光了!”这场面能热闹到派出所都跟着下场维权。不能不说,这家企业自带恶趣味,用户不是买了车,是买了年度悬疑大片,还给自己组织了粉丝互动活动,一边投诉一边玩“你来我往”。
当然,车主不认命,小鹏也不能真的装死,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宣布大召回(估计老板那天洗了个冷水澡)。官方流程走得其实特别标准,列个编号,敲定生产日期范围,输入数量,全部免费更换。听上去很热心,但是想想,一个转向机要多少钱?五万台,轻松上亿,谁说搞新能源不花钱,修根线束都能砸出上市公司一年的净利润。小鹏下一步估计得到庙里烧烧香,祈祷这批用户能放过自家品牌名声。
这年头,国内汽车召回成了常态,召回不是坏事,真正坏事是“能瞒则瞒、能拖则拖”,毕竟企业口碑是榨菜,能多用一天算一天。小鹏这回拖到最后一刻,或许是算了成本,或许是算了舆情,一方面怕用户闹大,另一方面还不愿亏钱。说白了,企业对安全永远是“口头重视”,实际行动则要看你闹得多厉害。设想一下,如果维权群只有两个人,厂家肯定没空理你;五百人要求换方向机,企业突然人格觉醒,原来还是集体智慧最可靠。
黑色幽默是,国家监管部门也没那么万能,督查啊条例啊实施办法,看着字数惊人,落地时却总有“失联节点”。企业召回跟交作业一样,不到考试前谁都不催。等车主上了新闻,监管部门才过来亮个相:“请整改。”这就像你小时候做数学题,家长一直说“考试不是很重要,但考差了家里就全家收拾你”。小鹏也就这命,出事前没人在意车主,出事后全来巡视,最后修修补补还得感谢企业“主动作为”。
说到底,这波召回并不意外,毕竟智能网联这碗饭,大家都想吃,但锅还是需要能转的。小鹏就像个喊口号的学生,嘴上说智能,实际干活还连线束都没弄明白。你以为老板天天想着技术创新吗?不,他们最关心的是微博热搜和舆情危机。车主有意见,先控评,然后出方案,品牌公关机制比安全机制还成熟。也难怪你开小鹏,最快的是信息流,最慢的是维修单。
而媒体也没闲着,这年头央媒下场写批评稿,厂家才真慌。新华网一句“瞒天过海”,让小鹏成了招供现场,嘴硬不管用,只能戴着假笑说:“我们安全最重要!”你不说我还真信了,但网友没那么好糊弄,评论区都是“不会自己修车的才买智能汽车”,让人想起小时候被坑买的九九乘法口诀表,背了半天还是算不出小鹏的责任归属。
召回之后,是不是就能一了百了?当然不。即使全部换了转向机,用户心里的“转向失灵”阴影得跟着跑好多年。以后路上见到小鹏P7+,我都得让个道,万一人家在新转向机上操作,还能给你表演个“手动汽车漂移”。也许未来某天新势力都成红旗永不倒,但你我还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毕竟转向失灵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的灵异事件。
讲道理,企业不怕问题,就怕没人关注。小鹏这回召回,多少也是社会力量顶住了压力。车主开车能开出社会新闻,是对企业最大的褒奖,毕竟,谁不想被全网喊话整改,顺便还上了几次热搜,比请明星代言还划算。以后还能用这个事编广告:“我们的方向机已经换新了,再也不会突然让你全家都变成特技演员”。
最后对小鹏汽车说一句:你这勇气不错,下次把动作放快点,别等用户都快召回了你的人品,才想起要修车。好歹你还有点品牌尊严,只是别让智能变成智障,安全问题不是靠“舆论斡旋”解决的,还是得听听用户怎么骂。至于我?没买你家车,居然有点侥幸,生活在你们技术创新的阴影下,还能自嘲一声:国产汽车,新势力总会让我们重新认识什么叫“对路况不确定性充满敬畏”。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