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这个状态,已经不能用“卷”来形容了,这纯粹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级别的发疯现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不是在竞争,是在比谁先把自己捅穿,然后用最后一口气喊一句“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就在这个大型修罗场里,领克突然把2025款的01给扔了出来,我定睛一看,好家伙,这是不装了,摊牌了。
开局一句话暴论:15万这个价位,领克01的出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给所有友商的ICU病房,拔管子的。
之前大家是怎么玩的?你降八千,我送一万保养;你加个座椅通风,我给你上个女王副驾。虽然也卷,但至少还保留着最后一丝体面,像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点到为止。现在领克这个操作是什么?是大家正在华山论剑,它直接扛着意大利炮上山,对着所有人喊:“都别动,我赶时间。”
全系2.0T发动机,254马力,350牛米,配个爱信8AT。然后告诉你,各种优惠算下来,最低配可能12万不到就能开走。我X,这真的太狠了!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本来想买根葱,结果老板说大哥你买葱我送你半扇猪肉,还帮你扛上楼。你感动吗?你不敢动。你只会怀疑这猪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同行看了也得傻。人家还在那吭哧吭哧地研究1.5T怎么压榨出更多动力,怎么让三缸机抖动得不那么像帕金森,领克直接把一个原本属于20万以上级别的心脏,塞进了一个15万级别的身体里,然后卖出了一个买菜车的价格。这不叫降维打击,这叫把游戏服务器给炸了,大家一起回新手村。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领克01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还揣兜里带走。
让我们冷静下来,用一种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来审视一下这台车。
首先是那个所谓的“都市对立美学”,听起来就一股子玄学味儿。讲白了,就是那个分体式大灯,有人爱得要死,有人觉得丑得清奇。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审美早就被生活磨平了,好看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得让我觉得“不亏”。领克01这个设计,至少在辨识度上是拉满了,在停车场里,你一眼就能找到它,就像在一群穿着商务休闲的程序员里,找到那个穿着洛丽塔的。至于那个“夜影蓝”车漆,在不同光线下能变色,听起来很酷,但你猜99%的时间它会是什么颜色?是落满灰尘的颜色。不务正业,但又有点意思。
然后坐进车里,那个15.4英寸的大屏幕,典中典。现在所有车企都悟了,不管车开起来怎么样,屏幕不大,就像方便面里没调料包,失去了灵魂。骁龙8155芯片,也是必须的,属于是“我有你没有,你就是垃圾”的装备竞赛。讲真,我并不觉得在车里需要一个能打《原神》的屏幕,但它必须得流畅。因为我真的拥有过那些老旧的车机,你输入一个导航地址,它思考人生的时间,比我想好晚饭吃什么的时间都长。说起来我最近颈椎也不太好,看这种大屏幕反而舒服一点,可能这就是中年人的妥-协吧。
最核心的,还是那个动力。2.0T,254马力。这个数据,就是给那些心里还住着一个少年的中年男人的“电子春药”。我们真的需要7秒多的零百加速吗?不需要。在早晚高峰的环线上,你的速度取决于前面那台老头乐。但是,拥有这种能力,和需不需要用,是两码事。这就好比修仙,你可以一辈子不跟人动手,但你的丹田里必须得有那个金丹,关键时刻能亮出来,告诉别人“别惹我”。这就是一种底气,一种精神上的马力。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领克这个操作,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那种自断一臂练神功的疯子。它把所有的成本,都压在了用户最能感知到的地方:动力、变速箱、芯片、大屏幕。至于那些用户感知不强的地方,比如更高级的NVH材料,更复杂的底盘结构,能省则省。这是一种极端的、民粹主义的产品思路。它在赌,赌消费者根本不在乎那些玄学,只在乎最简单粗暴的“料够不够足”。
事实证明,它可能赌对了。
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了。你跟用户聊底盘调校的深厚功力,用户问你屏幕多大;你跟他谈品牌历史的百年积淀,用户问你能不能K歌。这不是用户变了,是时代变了。汽车正在从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或者说,一个“带轮子的手机”。而手机圈是怎么玩的?就是参数!就是跑分!就是简单粗暴!
所以你看,自动驾驶这个东西,大家吹了半天,最后发现真正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最复杂的路况,最不讲理的驾驶行为,全在它们身上体现。只要老头乐还在路上横冲直撞,任何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得先学会说“卧槽”。领克显然是悟了这个道理,与其去搞那些虚无缥缈的技术崇拜,不如把真金白银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加大加大加大,便宜便宜便宜。但能过,就是能过。
那么,问题来了,这车到底适合谁?
我觉得,它不适合那些追求“品牌玄学”的人。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说领克01性价比高,他会用一种看智障的眼神看着你,然后优雅地关上车门,让你欣赏他那个三叉星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是一种信仰。
它也不适合那些极度保守的用户,他们可能还是觉得一辆车就应该是丰田、本田那样,没什么激情,但能开到天荒地老。领克在他们眼里,还是太“潮”,太“互联网”,不够“稳重”。
这台车,就是为这个时代里,那些被消费主义反复捶打,既想要面子,又看重里子,既渴望激情,又被预算束缚的矛盾体准备的。他们懂一点车,但又不是特别懂;他们想要最好的,但又付不起最高的价钱。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最优解”,一个能让他们在朋友面前吹嘘“我这车2.0T的”,同时在老婆面前又能交代“你看,落地才十几万”的完美道具。
所以,买这车的人,真的只是图个性价比吗?不,他们是在用真金白银,给这个癫狂的时代投一张赞成票。他们买的不是一台车,是这场把所有人都逼疯的、掀桌子式竞争的门票。他们坐进那个驾驶舱胶囊,一脚油门下去,感受着254匹马力带来的推背感,仿佛在对这个操蛋的世界宣告: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今天,我选择弹射起步。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