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特斯拉销售:小米YU7说要挑战Model Y,你怎么看?
有一阵子没写点门店里的事了,正好这两天遇上朋友发微信问:“听说小米YU7上市,要对标你们Model Y,你那边慌不慌?”我乐了,这话题其实我们私下也聊过。趁着这会儿不忙,把最近的情况捋一捋,也算给自己留个备忘。
先说进店的热闹程度吧。平时工作日,四五组人来看车是常态,到周末翻番。有意思的是,不管外头风声多紧,小米新车消息满天飞,我们这客流波动还真没啥变化。来对比YU7和Model Y的客户,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都陆续看过,有些甚至带着家里人一起,一圈下来又回到老地方坐沙发喝水,说到底还是想再感受一下试驾。
线上的单子倒是越来越多。有位东北来的大哥,上次刚把三年免息薅到手,结果5年免息出来又琢磨是不是还能再等等。他那句“反正我开惯油车,不急”让我印象深刻。这类客户一般都是心里有数,看准政策就直接线上下单,很少再折腾试驾环节。
最畅销还是白色后驱版,说白了就是省钱——白色不用加钱。十台新订单里起码得有五六台选这个颜色。而红色一直卖得慢,一来选配贵,二来街上本来也稀罕见。我记得去年春节前还有个小姐姐非要等红色现车,那会儿她还专门找师傅贴膜防刮花,最后提走的时候笑嘻嘻地跟我们合影,说以后洗车肯定麻烦,但看着舒服就行。
预算方面,大部分人都会让我们帮忙做个分期测算:26万3千5百元裸车价、首付七九九零零、月供三千出头,这样保险和上牌费一起掏齐,上路基本没有其他花销。这几年政策变动频繁,我每次都劝客户别太纠结节点,因为免息活动经常延续,引荐礼金也总能赶上一波。不久前一个广东的小伙,还担心错过活动跑来问,“要不要今天锁单?”结果第二天发现优惠继续,他憨憨地笑:“早知道昨晚睡觉去了。”
至于特斯拉和小米之间谁更能打,现在真不好下结论。我身边不少买Y的人,从20岁出头到快退休都有,小孩陪爸妈来看,全家商量半天;偶尔还有老师傅自称“老电工”,盯着底盘研究半小时。相比之下,小米主打年轻化路线,各种配色轮毂搞气氛,但实际落地后,会不会像SU7一样被吐槽用料偏软?目前只能观望。
顺便插一句冷知识:其实很多第一次买纯电SUV的新手,对热泵空调根本没概念。今年初北方降温,有位女士反馈冬季续航掉太快,以为车辆出了毛病,我们售后检查才发现她全程只用座椅加热,从不打开暖风。“原以为这样更省电。”她无奈道。所以新用户别光顾着配置表,多体验几回才知道哪项功能适合自己习惯——尤其是长途自驾时冷热交替很考验车辆调校。
行业内车型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每逢新品发布,总有人拿特斯拉做参照物。一开始我觉得烦,如今反而觉得挺妙——被别人当作“标准答案”,多少说明咱家底扎实。不过实际用起来,总归各有优缺点,比如辅助驾驶这一块,有老司机评价FSD确实比国内系统细腻许多,不过价格摆在那儿,也不是人人愿意尝鲜;而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快,是国产品牌的一大杀手锏,目前Y还停留在400V体系,如果哪天升级,那竞争力又得往上涨一截。
维修故事也不少。有辆2021款Y因为低速剐蹭换了侧裙板,新件装好后一段时间出现异响,技师张师傅检查半小时直摇头:“塑料卡扣松脱,下雨泡水容易进泥。”后来建议业主干脆贴防护膜预防生锈。这种细节问题,其实只有天天跟这些车型打交道的人才懂门道,新晋用户往往忽略,所以购入之后最好定期去服务中心溜达溜达,不然小毛病积攒起来也是麻烦事儿。
至于那些始终犹豫观望的客户,我脑海中总浮现李先生。他从春寒料峭看到盛夏蝉鸣,每次电话沟通都换一种理由拖延决定。“等3年免息”“等5年免息”“等YU7上市”“再看看充电桩建好没”……最终他依旧徘徊,两边都舍不得放弃。但这种状态并不少见,用他自己的话讲,“现在新能源市场一天一个样,再等等未必不是好事。”
晚上关灯准备收拾时,经常碰见隔壁修理厂的大叔端杯茶凑过来说:“你们特斯拉啊,就是皮实耐造,比起以前修汽油机轻松多啦!”可惜他说完转身补一句,“不过充电桩装起来可费劲呐!”生活里的琐碎,就像这些汽车故事一样,无论怎么折腾,总归绕不开柴米油盐与选择权衡,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