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

要说现在汽车圈里最热的争论,离不开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那点事儿。销量榜单摆在眼前,新能源车已经杀出一条血路,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扩张速度跟下饺子似的。但你别以为这就是统一了认识,网上吐槽电动车的人还是多得数不过来,燃油车的支持者总能找到新鲜话题喷它两句——什么技术含量,什么三电系统简单,有的更是直接说电动车就是一百年前的老古董技术回炉再造,哪配跟“机械艺术”比肩?这架势,一场汽车世界的“龙虎斗”已然上演。

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有驾

说到底,很多燃油车粉依旧觉得,燃油车才是技术的象征:发动机、变速箱、各种机械结构层层叠加,讲究协作配合,看起来复杂又精密,让人有点机械信仰的敬畏感。工程师们也觉得,造燃油车才配叫工艺活,做新能源不过是“拼电池、走线、板车”式的流水线,少了点技术的炫耀,没了造车的灵魂。不少人甚至断言,电动汽车是技术生产力的退步,不进反退,还不如上世纪初那会儿电车刚起步,电池能跑三百公里的技术就挺成熟,现在动不动就是固态电池,结果就是商用遥遥无期,还是得靠“老祖宗”——石油,才稳得住。

其实这一场争论不能单看个人情怀,背后也是大势所趋。燃油车江山虽稳,但新能源汽车这几年发展够迅猛,国家层面的战略导向也很明显。过去我们在传统燃油轿车技术上一直被日美欧压制,品牌竞争格局说白了就是“人家是老师我们是学生”。用“弯道超车”来形容中国新能源行业这几年真不夸张:政策扶持、资本投入,民族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边倒,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战场,也是冲击世界汽车圈的一记重拳。就连行业老大哥丰田,也把精力放在混动车型上,极致发挥油车优势。有点“以和为贵”的稳健思路。

反观消费者这边,各人有各自的小算盘。买车谁不想物美价廉、用车省心?到底是油车还是电车,选错了真心能让人掉几斤肉。

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有驾

真说起来,哪些人铁了心要买燃油车,无非是这么几条:

首先,自个儿就是油车发烧友,机械情怀爆棚。对新鲜的电动体验一点兴趣没有,还是那句“情怀第一,技术第二,剩下的都免谈”。可能一年开车都没几次,看着排气管冒烟才觉得有安全感。

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有驾

其次,就是年行驶里程很短,一年下来也就七八千公里,不痛不痒的开法。电动车本身就是靠高频次使用分摊成本,油车偶尔上路,省心又省力。

再者,家里没有私人停车位,附近充电桩稀缺,公共充电价格还贵。电动车就算再好,充不上电也白搭,最后还是油车用着更方便。

还有些路况特殊,常年跑高速,电动车高速掉电比抽水还快,各种算账都觉得亏,那还不如选油车。加上一些人心里的安全坎:对新能源始终不放心,觉得电池有隐患,干脆“不作死”直接选油车,心里踏实。

当然也要承认,新能源车不是傻瓜产品。买新能源车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泛,大家也不是跟风,而是有自己的考量:

有些人对车的科技配置和自动驾驶好奇心很重,体验为王,电动车满足你各种“黑科技”,体验满分;

年用车里程高,一年动辄一万公里以上,各种上班通勤、周末自驾,电车“成本杀手”作用立竿见影;

如果有私人停车位或小区充电桩,充电随手一个操作,加上各种补贴,省心省钱;

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有驾

纯市区通勤为主,电动车动力输出线性、静谧,好开好停,特别适合城市道路;

但这类车也有槽点,更新换代速度快得飞起,二手车残值低,买了就“贬值”,但如果是长期持有,问题也不是太大。

总之,这场油车与新能源车的争论,还远没有到分胜负的时候。买车本身就是大件消费,很容易被广告、发布会噱头、亲友推荐所影响。但不得不说,无论选择哪一边,归根结底还是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别被外界观点绑架了理性。这车说到底,就是让你出行更方便,别让它成了生活压在头上的大石头。

燃油车与新能源争论,谁更适合你,买车先看自身需求-有驾

绕了半天,谁家灶台最旺还是得细细盘算,光听别人吹牛是盖不成房子的。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