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黄色奇瑞风云X3L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攀爬“天梯”时,在湿滑的台阶上突然失去抓地力,溜车后撞断部分护栏。现场视频迅速在网络传播,画面中车辆倒退下滑的尴尬场景,与奇瑞原本期望的“征服天梯”营销秀形成了尖锐讽刺。
11月13日,安徽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布致歉声明,确认事故直接原因是“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导致防护绳缠绕车轮。
这场失败的挑战不仅暴露了技术准备的不足,更引发了人们对汽车营销边界与安全责任的深刻思考。
事故回放:挑战变尴尬
11月12日中午,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极限挑战测试中发生意外。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这辆黄色SUV在攀爬至半程时突然失去抓地力,在湿滑台阶上向后溜车,撞毁多段护栏后才停下。
天门山“上天梯”绝非普通路段。资料显示,这条天梯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达150米,平均坡度45°,局部甚至超过60°。每个台阶宽度仅30厘米,且表面湿滑,被业界视为“量产车禁区”。
这并非天门山首次迎来车辆攀爬挑战。2018年,华裔F1车手董荷斌驾驶路虎揽胜运动版P400e插电混动SUV,成功登顶999级台阶,成为全球首款完成该挑战的量产车型。
七年后的今天,奇瑞试图复制这一营销路径,结果却大相径庭。
技术剖析:纸上实力与现场表现的落差
奇瑞为风云X3L搭载的“鲲鹏黄金增程CEM-S”动力系统,官方宣称具备“100%爬坡能力”。
但在湿滑台阶与极端坡度的双重挑战下,车辆的智电四驱系统响应速度与轮胎抓地力显露出不足。
技术分析指出,天门山台阶的湿滑表面与高频冲击(每级台阶落差约15厘米)对轮胎抓地力构成双重挑战。尽管风云X3L配备FSD可变阻尼悬架与铸铝H臂后悬架,但在极端倾斜角度下,车身重心偏移仍可能突破物理极限。
汽车工程专家丛杰分析,天门山测试暴露了三大技术短板:极端坡度下的动力输出平顺性、多传感器融合的实时路况感知能力,以及人机共驾策略的边界定义。
营销反思:猎奇冒险与安全责任的错位
奇瑞此次挑战并非临时起意。今年9月,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就曾发布微博称,“我们的X3L正在筹备挑战张家界天门山的999道天梯,这将是一场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
这种“极限营销”思路在汽车行业并非个案。从“拉飞机”到“跳悬崖”,车企总想着用猎奇场景博眼球,却忘了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极限作秀”,而是日常行驶中的稳定与安全。
在致歉声明中,奇瑞承认“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特别是对“选择在风景区公开场所开展测试引发的公众担忧”表示深刻反思。
安全责任:景区与企业之间的灰色地带
事故发生后的各方反应值得玩味。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活动是景区举办的车辆挑战活动,景区由私人承包运营,仅出现“一点小意外”,未造成人员受伤。
对于受损护栏造价高达20万元的传言,景区方面予以否认。
景区忙着撇清关系,一边说场地是“承包制租赁”,责任得等第三方调查,一边急着否认“护栏单根超20万”的传闻,字里行间都在回避“为何允许高风险活动”的核心问题。
相比之下,奇瑞的道歉态度更为明确,承诺“将全力修复并承担赔偿责任,做好所有善后工作”。
行业警钟:营销与技术的本末倒置
奇瑞的“一滑成名”应该成为所有车企的警钟。营销可以制造热度,但技术才是留住口碑的基石;挑战极限值得鼓励,但敬畏安全、尊重规律才是前提。
对于智能技术的事故归因,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智能驾驶的健康发展需要“技术向善、监管从严、用户理性”三者之间的平衡。
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边界条件,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当技术突破边界条件,悲剧的发生就几乎成为必然。
据内部人士透露,奇瑞计划于11月25日重启天门山挑战,并针对首次测试中的问题推出三项改进措施。
但比技术改进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安全责任的真正领悟。
一辆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爬上多少级天梯,而在于它在千万条普通道路上,能稳稳承载每一个家庭的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