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发动机热效率近50%,是浮夸再临?

国产发动机热效率直逼50%,是“亩产三万斤”再现吗?

近,汽车圈被一则消息刷屏:国产发动机热效率直逼50%。比亚迪DM5.0宣称热效率46.06%,奇瑞鼓吹48%,长城、广汽等也纷纷跟上,声称热效率达45%以上,甚至有些直接喊出突破50%。这样的数据乍一听,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仿佛国产发动机已站在世界之巅,实现了弯道超车。可冷静下来细究,却发现其中疑点重重,恰似当年“亩产三万斤”的浮夸风气,亟待我们去理性审视。

国产发动机热效率近50%,是浮夸再临?-有驾

热效率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讲,它是发动机将燃油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理论上,这一比例越高,车子就越省油,发动机的性能也就越好。传统发动机由于受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热效率很难超过40%。多年来,全球各大车企都在为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绞尽脑汁,每提升1%都需要在缸体结构、摩擦力优化、进气优化、废气优化、涡轮优化等诸多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如今,国产发动机却在短短几年间宣称热效率大幅提升,甚至直逼50%,这怎能不让人质疑?深究之下,发现这些被大肆宣扬的高热效率发动机,几乎都用于插混系统。在插混车型中,发动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直接驱动车辆的主力,而更像是一个发电工具人,只需在相对固定的转速下工作。如此一来,工程师便能针对这种固定工况进行极致优化,热效率自然容易提升。

国产发动机热效率近50%,是浮夸再临?-有驾

再者,这些热效率数据的统计方式也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公布的高热效率,是在实验室台架上,不挂载任何附件,在恒温等理想条件下测出来的高点。可一旦发动机真正装车,要带动各种传感器、泵等附件,在复杂路况下运行,热效率数据就会大打折扣。目前,全球顶尖的量产民用发动机,工作热效率依然很难突破43%,即便是以混动技术闻名的丰田,其混动发动机热效率也不到42%。

国产发动机热效率近50%,是浮夸再临?-有驾

当年“亩产三万斤”的闹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脱离实际、盲目浮夸带来的危害。在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我们同样需要脚踏实地。不可否认,国产混动技术如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动、奇瑞的鲲鹏PHEV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在宣传时,绝不能为了博眼球、争噱头而夸大其词。企业应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让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切实感受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带来的省油、动力强等好处。只有摒弃“亩产三万斤”这样的浮夸风气,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深耕技术,国产发动机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真正站稳脚跟,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蜕变。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