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一场直播中再次“开炮”,矛头直指汽车行业备受追捧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这位以“反跟风”著称的车企掌门人,用犀利言辞撕开了隐藏式门把手光鲜外表下的真实痛点——“重量大、噪音大、碰撞缺电打不开,唯一作用减风阻?这点效果连鸡肋都不如!”
在魏建军看来,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逻辑与用户需求严重脱节。他直言,这类门把手为追求外观简洁,牺牲了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或电量耗尽,隐藏式门把手可能无法弹开,这时候乘客逃生和外部救援都会受阻”。这一隐患并非危言耸听,早在2024年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追尾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未及时弹出就曾引发公众对设计安全性的激烈争议。即便在非事故场景下,北方冬季门把手冻住、南方雨季电路故障等问题也频频让车主陷入尴尬。
更令人深思的是,魏建军直指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谎言”。车企常以“降低风阻、提升续航”作为卖点,但实测数据显示,其减少的风阻系数仅为0.003Cd,对应续航增加不足5公里。“为了这点续航,把车门变成‘开盲盒’,值吗?”魏建军的反问,道出了消费者长久以来的困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隐藏式设计带来的额外重量、更高制造成本(维修费用翻倍)以及因密封性差导致的噪音问题。
这场批判的背后,是魏建军对汽车设计本质的坚持。在他看来,车企不应被“科技感”“未来感”的营销话术绑架,而应回归用户真实需求。“车门把手不是艺术品,它是救命通道!”这种务实理念正在获得行业呼应:宝骏云海、五菱星光S等车型已回归传统门把手设计,问界M8则推出半隐藏式把手,保留美观的同时增加机械解锁功能。
魏建军的“开炮”,看似针对门把手,实则是对汽车行业盲目跟风现象的当头棒喝。从炮轰增程式技术“效率低下”,到怒斥发布会“浮夸成风”,再到反对价格战“透支产业未来”,这位车企老将始终坚守着工程师思维。当行业沉迷于“隐藏式把手”“全景天幕”“触控按键”等“伪创新”时,长城汽车的选择如同一面镜子——真正的创新,从不以牺牲安全与实用为代价。
这场争议也暴露出汽车标准与监管的滞后。尽管我国碰撞标准要求事故后车门自动解锁,但门把手设计差异仍可能延误黄金救援时间。正如业内人士呼吁,“法规该给‘花式设计’划红线了”。当车企为差异化绞尽脑汁时,或许更该思考:究竟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还是为资本市场编织故事?
魏建军的“不妥协”,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格外珍贵。它提醒整个行业:汽车设计的终极考场不在展厅,而在用户每天手握方向盘的踏实感中。毕竟,再炫酷的科技,也抵不过关键时刻那一声清脆的“咔嗒”开门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