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还能起死回生吗?” 沉寂近两年后,这个曾与蔚来、小鹏齐名的 “造车新势力四小龙”,最近因一条消息重回公众视野 —— 超过 80% 的供应商已签约复工,温州工厂已下线十余台车,车机系统 10 月就能恢复。从负债 200 多亿到重启生产,威马的 “复活路” 到底靠谱吗?今天用大白话讲透关键信息,尤其给威马车主划重点。
一、80% 供应商签约:复产的 “第一道坎” 过了?
对停产车企来说,供应链就是 “生命线”,威马这次能有进展,核心就卡在了供应商合作上。根据威马内部人士透露,团队已联系上 215 家历史供应商,目前 70% 多已签协议,整体签约率超 80%,剩下少数有遗留问题的还在协商。
这事儿为啥关键?举个简单例子:汽车生产需要上万个零件,小到螺丝大到电池包,少一个供应商掉链子,生产线就动不起来。之前威马拖欠供应商货款两年多,不少商家早就转投比亚迪、理想等客户。这次能让多数供应商回头,主要靠两点:一是新股东深圳翔飞承诺按比例清偿货款,9 月已启动债权申报;二是温州政府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帮着协调本地供应商资源。
有供应商透露:“不是不担心,但看到政府背书和明确的还款计划,愿意再试一次。” 而对威马来说,这意味着复产的 “物料基础” 基本落地,温州基地已总装下线十几台车,计划 9 月中旬完成数百台库存车生产。
二、复活的 “底气”:谁在给钱?政府咋支持?
供应商敢回头,本质是看到了 “真金白银” 的支撑。这次威马的 “救命钱” 主要来自两方面:
新股东宝能系输血:深圳翔飞是威马唯一的重整投资方,而它背后站着宝能系 —— 法定代表人黄晶正是宝能汽车子公司实控人。翔飞已明确初期投入 10 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虽然宝能自身也有超 500 亿被执行金额,但好歹能解威马的 “燃眉之急”。
两地政府联手托底:上海和温州政府都给了政策与融资支持,温州更是直接成立专班对接供应商。要知道,威马温州基地是当地重要的制造业项目,恢复生产能带动就业和产业链,这也是政府愿意出手的关键原因。
简单说,威马的 “复活” 不是单打独斗,是资本 + 政府的双重推动,先从最成熟的 EX5 和 E5 两款老车型复产,就是想快速形成现金流。
三、车主最关心:车机啥时好?售后配件有谱吗?
停产两年,最苦的是威马车主 —— 车机 APP 失灵、保养找不到门店、零件坏了没法修。这次复产,这些问题有解法了吗?答案都在《复工复产白皮书》里:
车机 10 月恢复:深圳翔飞正在和软件服务商洽谈,预计今年 10 月就能重启 APP 功能,之前没法远程控车、查续航的问题能解决。
售后配件同步跟进:因为要恢复 EX5 和 E5 生产,相关的维修配件会跟着供应链重启同步供应,以后修车不用再 “淘二手件” 了。
债务清偿有时间表:针对车主关心的 “企业会不会再跑路”,白皮书明确,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就按比例清偿债务,包括之前的售后保证金等遗留问题。
不过要提醒车主:目前还没公布具体的售后网点恢复名单,建议先关注 “威马汽车” 公众号,有消息会第一时间更新。
四、隐忧仍在:是逆袭还是黄粱一梦?
虽然好消息不少,但威马的 “复活” 真能成功吗?三个问题绕不开:
钱够烧多久? 威马负债超 200 亿,宝能自身也债务缠身,初期 10 亿投入可能只够启动生产,后续研发新车型、重建销售渠道还需要百亿级资金,钱从哪儿来是大问题。
信任还能捡回来吗? 之前的 “自燃事件”“锁电门” 让威马口碑崩塌,现在想买新能源车的人,会选比亚迪、华为系,还是 “破产过一次” 的威马?品牌重建比复产难 10 倍。
市场还有空位吗? 两年前威马就跟不上智能化节奏,现在新势力都在卷 800V 高压平台、城市 NOA,威马还在生产老款车型,能卖出去吗?2025 年 1 万辆的产销目标,看着也不轻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