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出发前必查5项,确保车辆安全无忧

对于许多热爱摩托车的朋友来说,长途骑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像是一场奔赴自由的仪式。

当远方的风景在心中召唤,跨上爱车拧动油门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开阔起来。

然而,在激情和梦想的背后,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现实是,我们的座驾是否也做好了同样的准备。

根据一些行业内的统计分析,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长途骑行故障,其根源都指向了出发前本可以轻易发现并解决的小问题。

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出发前必查5项,确保车辆安全无忧-有驾

这些问题小到可能只是一个螺丝的松动,大到可能关乎行车安全。

因此,在开启一段令人神往的旅程之前,为我们的“铁马”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体检”,是保障旅途顺利和安全的首要任务。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这趟旅程的尊重。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轮胎。

它的状态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行驶品质和安全极限。

出发前,一定要在轮胎完全冷却的状态下,也就是至少停放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来检查胎压。

因为行驶过程中轮胎会发热,内部空气压力会升高,热车时测量的数据是不准确的。

标准的胎压值通常会标注在车身的铭牌或者用户手册上,大部分街车和休旅车都在2.2到2.5个大气压之间。

有人可能会觉得胎压高一点车子跑起来更轻快,但这是以牺牲抓地力为代价的。

过高的胎压会让轮胎的接地面变小,就像踮着脚尖走路,稳定性会变差,尤其是在湿滑路面或者需要紧急制动时,风险会大大增加。

反之,胎压过低则会让轮胎在行驶中产生过度的变形和蠕动,这会急剧增加轮胎的内部温度,长时间高速行驶极易引发爆胎,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准备一个便携胎压计,每天早上出发前都测量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习惯。

除了胎压,轮胎的磨损程度也必须仔细查看。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找一枚一元硬币,将其插入轮胎的排水花纹沟槽中,如果还能清楚地看到硬币边缘的“人民银行”字样,那就说明轮胎花纹的深度已经接近或低于1.6毫米的安全警戒线了,这意味着轮胎的排水性能已经严重下降,雨天行驶会非常危险,必须及时更换。

同时,还要像侦探一样,仔细检查整个胎面是否有裂纹、割伤,或者嵌入了石子、玻璃等异物,尤其要关注轮胎的侧壁,这是整个轮胎最薄弱的环节,任何损伤都可能是安全隐患。

最后,别忘了看看轮胎的“出生日期”,在胎壁上会有一串以“DOT”结尾的字符,最后四位数字就代表了生产周期,例如“2523”就表示是2023年第25周生产的。

橡胶制品会随着时间自然老化,即使轮胎花纹还很深,如果出厂时间超过五年,其性能也会大打折扣,建议考虑更换。

确保了与地面的连接足够稳固之后,接下来就要检查我们能否有效地控制速度,这就离不开至关重要的刹车系统。

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出发前必查5项,确保车辆安全无忧-有驾

刹车是我们安全骑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可以通过卡钳的缝隙,直接观察刹车片的厚度。

一般来说,摩擦材料的厚度如果低于2毫米,就必须更换了。

更换时最好是左右两侧一同更换,以保证制动力的均衡,避免刹车时车辆跑偏。

同时,也要检查刹车盘的表面是否平整,如果用手能摸到明显的沟槽,或者出现颜色异常的发蓝、发黑,都说明刹车系统可能存在过热或磨损不均的问题,需要专业技师来判断和处理。

除了硬件,刹车油的状态同样关键。

首先要看刹车油壶里的液位是否在上下刻度线之间,过低需要及时补充。

更重要的是观察刹车油的颜色。

正常的刹车油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淡黄色,如果颜色变得浑浊、发黑,就说明刹车油已经吸收了空气中过多的水分,性能严重下降。

刹车油的一个特性就是容易吸水,而水的沸点远低于刹车油。

在频繁或重度刹车导致高温时,油液里的水分会沸腾产生气体,气体是可压缩的,这会导致捏下刹车手柄时感觉软绵绵的,制动力严重衰减甚至失效,这种情况在山区下长坡时尤其危险。

通常建议每两年或两万公里更换一次刹-车油,以先到的为准。

有了可靠的轮胎和刹车,我们还需要确保发动机的动力能够顺畅、稳定地传递到后轮上,这就要检查传动系统,对于大多数摩托车来说,就是链条和链轮。

链条的松紧度需要调整得恰到好处。

可以在车辆用主支架或起车架撑起后轮离地的状态下,找到上下两段链条的中间位置,用手指上下拨动,其摆动的幅度通常保持在2到3厘米之间为宜。

链条过紧,会增加传动阻力,加剧链条和链轮的磨损,甚至会损伤到发动机的输出轴轴承;而链条过松,则会在加减速时产生明显的顿挫感,高速行驶时有跳齿甚至脱链的风险,一旦脱落的链条卡住后轮,后果非常严重。

在调整链条后,务必确保后轮轴两侧的刻度标记保持一致,以防后轮跑偏。

长途出发前,给链条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和润滑也是必修课。

使用专用的链条清洗剂和刷子,将附着在上面的油泥和沙砾彻底清除干净,待其完全干燥后,再均匀喷涂专用的链条润滑油。

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出发前必查5项,确保车辆安全无忧-有驾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WD-40这类渗透性除锈剂并不是链条油,用它来润滑链条会溶解掉链条油封内原有的润滑脂,反而会缩短链条寿命。

润滑完成后,最好静置十几分钟,让润滑油充分渗透,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去多余的油液,避免行驶中甩得到处都是。

同时,别忘了检查前后链轮的齿形,如果轮齿已经被磨损得尖锐,呈现出“鹰嘴”或“鲨鱼鳍”的形状,就说明链轮的寿命也到头了。

通常建议链条和链轮成套更换,以保证最佳的啮合效果。

机械部分的检查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关乎我们行车视野和信号沟通的灯光与电气系统。

无论是否计划夜间骑行,全车灯光的正常工作都是必须保证的。

可以请一位朋友帮忙,或者将车停在墙壁或橱窗前,依次检查远近光大灯、前后转向灯、示宽灯(尾灯)以及牌照灯是否都能正常点亮。

尤其重要的是刹车灯,需要分别测试捏前刹车和踩后刹车时,刹车灯能否被迅速、明亮地激活。

电气系统的核心是电瓶,出发前要确保电瓶桩头连接紧固,没有出现白绿色的腐蚀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用万用表测量一下电瓶的静态电压,如果低于12.4伏,说明电瓶电量有所亏损,最好用充电器将其充满。

一个状态不佳的电瓶,很可能让你在某个风景优美的偏僻地点,遭遇无法启动的尴尬。

此外,还要大致检查一下车身的各类电线线束,特别是车头转向部分,这里的线束会因为龙头转动而反复弯折,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破损或接触不良,可以用电工胶布对可疑部位进行简单的包裹加固。

随车携带一套备用保险丝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最后,我们要检查车辆的各种“体液”,它们是保证发动机和相关部件正常运转的“血液”。

首先是机油,检查时应将车停在平坦的地面上,启动发动机运转几分钟后熄火,静置两三分钟,让机油充分流回油底壳,然后通过机油观察窗或机油尺来检查油位,确保其在上下限刻度之间。

长途旅行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对机油的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在出发前,如果机油已经使用了一段里程,强烈建议更换新的机油和机滤。

对于水冷发动机的车型,冷却液的检查同样重要。

在冷车状态下,检查副水箱的液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观察冷却液的颜色和状态,如果出现浑浊、沉淀物,说明其性能已经下降,需要更换。

切记,不同颜色、不同配方的冷却液不能混合使用,否则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冷却效果甚至堵塞管路。

如果你的车是液压离合,也别忘了检查离合器油壶的液位和油品状态,其检查标准和刹车油是一样的。

将这些项目逐一细致地检查完毕,再带上一些应急工具,比如补胎工具、便携气泵、一套基本的扳手和扎带等,你的这趟长途骑行,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安心出发,去拥抱属于你的诗和远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