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突然自己移动”事件的真实情况来龙去脉及问题解决方案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来龙去脉及问题解决方案

一、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了的事件

2025年9月30日,山东威海一位小米车主发布监控视频显示,其停放在门口的SU7车型在无人操作状态下突然向左前方移动数米后停止。行车记录仪显示,事发时车辆处于P档且车门已关闭,车主明确否认手机误触操作。类似事件在10月2日再次被曝出,车主称车辆在P档状态下自行启动,小米客服初步回应可能为误触手机所致。两起事件均引发公众对车辆电子系统安全性的质疑。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移动”事件的真实情况来龙去脉及问题解决方案-有驾

二、各方反应与争议

车主质疑:涉事车主通过全程监控证据反驳小米客服解释,强调操作手机时车辆未移动,要求厂商公开真实原因。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移动”事件的真实情况来龙去脉及问题解决方案-有驾

厂商回应:小米官方暂未直接回应,客服仅以可能误触作为初步推测,缺乏技术细节披露。

舆论反应:公众担忧智能汽车存在未公开的系统漏洞,部分用户联想到此前NOA辅助驾驶事故中暴露的传感器识别缺陷。

三、漏洞分析与解决建议

需排查车辆控制系统的指令误触发机制,包括手机蓝牙连接稳定性、挡位传感器信号延迟等潜在问题。

参考此前毫米波雷达故障召回案例,应建立更严格的系统冗余测试流程,避免单一故障点导致失控。

小米需效仿断轴事件中的透明化处理,公开事故调查数据并配合第三方检测。

针对智能驾驶功能,应明确用户手册中的风险提示,避免消费者对技术边界产生误解。

四、智能汽车行业的启示

智能汽车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冗余,如增加机械应急开关的易用性设计。

监管部门应完善自动驾驶事故的标准化调查流程,减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此次事件暴露出智能汽车在系统交互设计上的潜在风险。小米作为新入局者,需以更开放的态度回应质疑,同时行业应共同推动安全标准的迭代升级,避免技术跃进引发信任危机。

当汽车成为行走的智能终端,每个交互触点都可能成为安全链的薄弱环节。此次事件不应仅视为个案,而是整个行业需要重新审视人机信任边界的警示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