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秦 PLUS 正式上市,插混车型 128km 版本卖 7.98 万元,纯电 420km 进取型 8.98 万、510km 进取型 9.98 万 —— 这价格一公布,不少人都在问 “这波到底值不值”,毕竟同级别车型里,这个定价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关注点。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和竞品的对比。插混车型里,吉利帝豪 L Hi・P 的入门版是 110km 续航,官方指导价要 9.98 万,而秦 PLUS 的 128km 续航版本才 7.98 万,不仅续航多了 18km,价格还直接低了 2 万。要是看纯电车型,轩逸・纯电的入门版续航只有 338km,售价还得 12.99 万,秦 PLUS 纯电 420km 版本不仅续航多了 82km,价格反而便宜 4 万多,就算是 510km 续航的版本也才 9.98 万,比轩逸・纯电便宜了 3 万。再看长安逸动 PLUS 的插混版,入门续航 100km,价格 8.99 万,秦 PLUS 的 128km 版本还是更划算。
外观上,第二代秦 PLUS 没搞大改款,基本延续了现款的样子,但细节里藏着区分度。插混车型继续用龙颜设计美学,前脸有个大尺寸的进气格栅,上面是龙鳞状的纹路,看着很有气势。最显眼的是龙爪造型的大灯,不是简单的线条堆砌,灯组内部有多个 LED 光源排列,晚上点亮的时候,光线呈散射状铺开,辨识度特别高,老远就能认出是秦 PLUS。
纯电车型就不一样了,用的是全封闭式前脸,没有插混车型的进气格栅,线条做得更流畅。这种设计不仅看着更符合纯电车型的科技感,还有实际作用 —— 能降低风阻,对纯电车型的续航多少有点帮助。不过纯电车型的大灯和插混版是一样的,龙爪造型没缩水,这点不用纠结。
车身尺寸方面,插混版(DM-i 智驾版)的长宽高是 4780/1837/1515 毫米,纯电版(EV 智驾版)是 4795/1837/1515 毫米,就长度多了 15 毫米,主要是前后保险杠的设计差异。轴距倒是一样,都是 2718 毫米,这个轴距在紧凑型轿车里算很能打的。我之前坐过现款秦 PLUS,身高 175cm 的人坐后排,腿部能有两拳左右的距离,头部也有一拳多,不会觉得压抑,进取型应该也保持这个空间表现,日常家用完全够。
内饰的变化算是这次改款的亮点。最明显的是取消了传统的档把,换成了电子怀挡。这个怀挡就在方向盘右侧,和雨刮器拨杆挨得近,操作起来很方便,往上拨是倒挡,往下拨是前进挡,新手也能很快上手。而且电子怀挡比传统档把省空间,中控下面的区域空出来一大块,能放手机、钥匙之类的小物件,甚至可以放个小背包,实用性提升不少。
另一个大家呼声很高的改动,是取消了中控区域的钢琴烤漆饰板。以前老款的钢琴烤漆饰板确实让人头疼,手一摸就是印子,哪怕刚擦完,过一会儿又会沾上指纹,强迫症看着都难受。现在换成了磨砂质感的饰板,不仅耐脏,摸上去手感也很细腻,就算手上有汗也不会留下印子,打理起来省了不少事,质感也比钢琴烤漆更沉稳。
不过有个小遗憾,就是没有网传的冷暖冰箱。但说实话,这个价位的车型里,冷暖冰箱本来就不是刚需。日常用车时,真正经常用冰箱的人不多,大部分人也就是放两瓶水,常温也能接受。而且加上冰箱肯定会增加成本,到时候价格说不定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倒不如把成本省下来,把价格压得更低,反而更实在。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低的价格,会不会是减配了?其实从秦系列的过往表现能看出来,它在配置上一直很实在。秦系列现在已经卖了 240 万辆,第二个 100 万辆只用了两年时间。要知道,很多品牌的车型要卖十年才能突破 200 万辆,秦系列能有这么快的增长,靠的就是性价比。
就拿现款秦 PLUS 来说,去年单月最高销量突破 4 万辆,在紧凑型轿车市场里一直是前三名的常客,不管是插混还是纯电版本,都很受家庭用户喜欢。这些用户大多是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比如插混版不用焦虑续航,日常通勤用电,长途用油,油耗也低;纯电版价格便宜,续航够日常代步,充电成本也低。
这次第二代秦 PLUS 的进取型,虽然是入门版,但核心配置没缩水。插混 128km 的续航,日常上下班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基本没问题,就算忘了充电,用油也很省油。纯电 420km 的版本,满足日常代步绰绰有余,就算周末周边游,来回 200 公里也不用半路充电;510km 的版本更适合偶尔跑远点的用户,不用频繁找充电桩。
车身尺寸和轴距没减,空间还是那么宽敞;内饰的电子怀挡和磨砂饰板都是实用的改动,没有为了降价而减配置。对比同级别车型,不管是价格、续航还是配置,第二代秦 PLUS 都有明显的优势。
之前有朋友纠结同价位的其他车型,比如艾瑞泽 8 的插混版,续航 110km,价格 8.88 万,比秦 PLUS 贵了 9000 块,续航还少 18km;再比如广汽埃安 AION S 的入门版,续航 410km,价格 11.98 万,比秦 PLUS 纯电 420km 版本贵了 3 万。这么一对比,秦 PLUS 的价格优势就更明显了。
外观上虽然没大改,但龙颜设计和龙爪大灯已经很成熟,喜欢的人本来就多;内饰的改动刚好戳中了老款用户的痛点,电子怀挡和磨砂饰板都是实实在在的提升。加上秦系列 240 万辆的销量基础,能看出来用户对这个系列的认可度很高。
不管是第一次买车的年轻人,还是需要家用代步的家庭用户,选车时最看重的无非是价格、空间、续航和实用性。第二代秦 PLUS 插混 7.98 万起、纯电 8.98 万起的价格,配上 128km/420km/510km 的续航,2718mm 的轴距,还有内饰的实用改动,刚好踩中了这些需求点。
不用纠结配置够不够用,也不用操心价格太高,单看这些具体的参数和实际的对比,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家对这款车的关注度这么高。毕竟在同价位里,能把续航、空间、实用性都兼顾到的车型,确实不多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