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

你能想象吗,有一天我们会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安徽车企的身影?这事儿,眼下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甭提了,越来越多出现在海外市场上的“中国造”,背后就有安徽制造的力量。这不是吹,这些数据摆在眼前,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制造的汽车出口达80.2万辆,新能源车产量更是飙到了121.6万辆,而这些数字,还直接把安徽汽车产业送上了全国榜首的位置。讲真,这背后不仅是市场越做越大的故事,还是全球认可是怎么一步步到来的故事。

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有驾

说起安徽汽车产业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这种“走出去”的魄力,但走的还不只是“出去”,而是“进去”。咱们不光是把车做出来卖,而是带着整个产业链和技术,一脚扎进海外市场。这事儿咋说呢,挺像我们熟知的“富有江湖义气”:单打独斗是很难行得通的,唯有抱团,才能有戏。这次“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就特别开了场聚会——“徽动全球 皖车出海”的交流活动,让大家坐在一起聊聊怎么合力更快地走得远。

奇瑞就是咱安徽车企的龙头,自然在会上很亮眼。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有,咱记得特清,他说:“放眼这个国际市场,机会多着呢,但单单把车卖出去,那可不可持续,得扎下根才能真有戏。”这就提到一个事儿——全球化的核心就是本地化。要真的做到全球化,不仅仅是开个展销会卖车,更得在当地扎扎实实站住脚,比如在海外开厂、建研发中心,还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政策,产品适不适合市场需求、售后体系咋办,甚至连起车来用的螺丝钉,出问题了谁负责,都得有个章法。

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有驾

安徽的车企可不仅仅是奇瑞了,如今省内已经集成了整车企业七家,再加上3100多家规模以上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简直就是汽车生产的“梦之队”。不光在国内表现能圈粉,就拿产业全球化来说吧,咱们已经在4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200多家海外汽车相关的企业,不管是东南亚、中亚、中东还是拉美地区,都有安徽制造的影子。

除了奇瑞以外,“堂兄弟”江汽也是自带高光的选手,而且这家车企还把“跨界融合”拿来当发展思路。听江汽集团总经理李明总算了一笔账,全球有19家KD工厂和8家海外子公司,商用车到家用车,燃油车到电动车,已经全面铺开了。这功夫不仅不得劲,还让他们有了野心,说是到“十五五”(其实就是2026-2030年这几年)要冲着百万销量、千亿营收的目标去,随便看看这数据,够拉风吧。

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有驾

你要说安徽的这些车企为啥“使劲”搞抱团出海,更多是应了这句话——“向海而生、出海而兴”。这话不只是描同比喻那么简单,而是真的挺贴切。国内市场吧,竞争激烈,饱和度也摆这了,再加上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该抢的机会,不能错过。就说国轩吧,人家10年前就埋头布局海外业务了,这几年更是“火箭式上涨”——全球八个研发中心,十个生产基地,还有从原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现在人家笑嘻嘻地透露,计划再过四五年让海外营收占比超过一半。“产品再怎么好,没产业链照应,也还是吃亏嘛,”这是国轩副总裁王永海在会上公开说的,听着真是接地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的汽车产业链不光抱团自己内部,还越来越多和国际企业互动甚至深度合作,这种协同能力就更厉害了。像延锋国际汽车,全球范围内有60多个基地,不光制造座舱领域技术一流,项项都在向安徽车企输送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全球化这事儿,怎么听都只靠自己不行,复杂的技术呀,产业布局呀,还有各个国家不同的法律法规,都需要拿经验来铺路。

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有驾

当然在场这会谈,并不是拍拍胸脯什么就能实现。这些年,安徽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出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一些高水平的平台赋能,在本次交流活动中也被频频提及。比如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吧,听说这个联盟鱼儿牙还挺大——分工明确,为车企的海外布局提供政策咨询、产业链沟通支持,还有“驻外助商服务站”,说是站点能提供一些境外的税收、法律、金融政策咨询,让企业走出去像回家一样方便。这不就是个全方位的战术指导团队嘛,挺牛的。

其中提到国轩在摩洛哥建厂时,竟然还通过联盟撮合,找到了老乡中铁四局在当地有合作项目,这就好比资源组合了吧?这可真本地化又国际化的一出佳话。

安徽汽车如何“走出去”更走进去?全球化背后竟藏着抱团的秘密-有驾

换句话说,皖车靠着抱团出海,在全球市场的浪潮里扬帆而去。这“驱动四方、智造未来”倒也不只是空话,大伙是真有本事。未来,或许无论车轮滚到何处,都会留下一个印记——安徽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