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的“钉子户”:当一辆辽D车主动成为“僵尸车”
这年头,还有啥比“车主不要车、服务区不敢动”更魔幻的事?扔块砖头都能砸中一个月光族,可谁见过把价值几万的轿车跟垃圾似的一扔了之?G18荣乌高速潍坊服务区那辆辽D车,硬是把“任性”二字诠释到了极致——五年纹丝不动,超时费直接冲上2万多,买个二手面包车都绰绰有余!这不是普通的“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简直是高速公路版的“霸王条款”:我不用了,你们也别想用!
事件回顾:一辆被主人“抛弃”的轿车
G18荣乌高速潍坊服务区东南角,一辆几乎被尘土完全覆盖的辽D牌照轿车已经在同一个位置停放了整整五年之久。这辆车的后视镜上挂着的挪车电话标签已经褪色到几乎无法辨认,仿佛是时间对这段被遗忘历史的嘲讽。据服务区的老张保安回忆,2019年的某一天,车主停下车后撂下一句“车不要了”的狠话,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服务区的账本记录显示,这辆车的超时停放费已经累计高达21900元,按照山东高速的规定,车辆超时停放24小时后就会按照全程最贵路段收费。这笔钱足够在二手市场购买一辆面包车,但车主似乎对此毫不在意,将服务区变成了自己的“私人车库”。
车辆的实际情况更是触目惊心:轮胎上有三道蜈蚣状的裂痕,轮毂中还卡着去年台风季节折断的树枝。车门打开时扬起的尘土仿佛在诉说着被遗弃的悲伤,副驾驶储物格中一张2019年的“沈阳-烟台”船票成为了车主最后行程的见证。仪表盘停留在87653公里的数字,像是一个被按下暂停键的人生。
服务区清洁工吴阿姨表示:“这车底下的地面都能种蘑菇了,上次清扫时还发现了一张2019年的加油发票。”她每天工作时必须绕开二十多辆类似的“僵尸车”,其中一辆苏A牌照的SUV车内甚至长出了野草。
疑点1:为何服务区对“僵尸车”束手无策?
高速服务区为何不能处理这些明显被遗弃的车辆?这些占用公共资源的“钉子户”难道真的无法清除吗?
虽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8条明确规定“逾期车辆可拍卖”,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服务区王经理面对询问时显得十分为难:“这车牵扯三省抵押纠纷,我们动它就像踩地雷。”他办公桌上堆积的七封律师函正是处理类似“僵尸车”时惹出的麻烦。
法律顾问孙律师解释:“这种跨省抵押车就是烫手山芋,走司法程序至少要两年。”他电脑中存储的三十多份类似案例显示,最长的纠纷已经拖延了七年仍未解决。这种复杂的法律纠纷使得服务区管理人员不敢轻举妄动。
有知情人透露,类似情况在各地高速服务区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有网友认为:“这是法律执行层面的漏洞,需要制定专门针对高速公路‘僵尸车’的处理规定,否则这些问题车辆只会越来越多。”
疑点2:这辆“僵尸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辆跨越千里的辽宁车辆为何会被遗弃在山东的高速服务区?车主最终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从车内残留的物品可以拼凑出一些线索:副驾驶储物格中的“沈阳-烟台”船票,座椅缝隙里露出的儿童识字卡,后视镜上褪色的平安结,都在讲述着一个被中断的故事。或许五年前某个深夜,车主曾在服务区便利店买过泡面,却因某种原因最终决定将这辆车永远遗弃在这里。
当记者尝试拨打挡风玻璃上留下的挪车电话时,传来了“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提示音,解决问题的钥匙似乎已被埋进时光的尘土中。
派出所民警小赵对此类事件并不陌生:“上季度我们处理了八起服务区车辆纠纷,有因夫妻吵架而扔车的,也有因公司破产而抵债的。”他的对讲机突然响起,通知三号停车场又有一辆浙牌车已停放半个月无人认领。
有网友推测:“可能是涉及到抵押贷款纠纷,车主已经无力偿还贷款,干脆一走了之;也可能是车辆发生了严重机械故障,维修成本超过了车辆价值,车主选择放弃。”
疑点3:这类现象对高速服务区运营造成了哪些影响?
大量“僵尸车”长期占用停车位,对服务区正常运营和其他车辆停放造成了哪些实际问题?
服务区值班员小刘无奈地表示:“昨天又有司机因为停车位不够跟我们吵架。”据了解,这个服务区停车场规划了200个车位,但现在常年被四十多辆“钉子户”占据,严重影响了正常车辆的周转率。
服务区轮胎修补店老李感叹道:“这些车早该处理了!去年我给二十多辆车救过急,现在服务区都快成废旧车坟场了。”他的工具箱里还留着半包没抽完的泰山烟,据说是处理割胎案时留下的。
汽修店张师傅观察道:“这些长期停放的车辆电瓶早已报废,即使要处理也必须叫专业拖车。”但他手机里存的三家拖车公司都不愿接这种潜在法律风险高的业务。
有网友直言:“服务区不敢处理,相关部门推诿扯皮,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司机。一个停车位被占用五年,意味着至少几千位过路司机无法正常使用公共设施,这是典型的‘公地悲剧’。”
一边是“车不要了”的任性,一边是“动不得”的无奈
说到底,一句轻飘飘的“车不要了”,背后却是五年来服务区管理人员的集体头疼。有人任性地将私人财产变成公共负担,有人无奈地面对法律程序的繁复与低效。这些被时光遗忘的“钢铁坟墓”不只是占据着珍贵的停车资源,更映射出我国车辆管理体系中亟待解决的漏洞。
有人说这是车主的不负责任,有人归咎于法律的滞后性,还有人指责服务区管理不严。然而,当我们站在潍坊服务区的暮色中,看着那辆辽D车在夕阳下的剪影,或许该思考的是: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交通体系中,我们是否忘记了为这些“半路搁浅”的问题设计出路?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高速上的“僵尸车”究竟是谁的责任?如果你家车子在外地抛锚,你会像辽D车主一样“车不要了”,还是拖也要把它拖回家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