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捷途刚出来那会儿,发布会选在了扬州,你说为啥选那儿,听说是李学用想出来的点子,弄了个“旅行+”的概念,说是要瞄准家庭旅行市场,想把扬州打造成一个“旅行”胜地,搞差异化营销,那时候所有人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真没见过这么玩的,可是在当时,真没多少人看好,2018年卖了才4万台,市场份额小的可怜,几乎没人注意到,要不是后来的爆发,谁能想到它能走到今天。
后来,捷途开始调整战略,听说他们分析了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发现大家对“旅行”这事儿挺感兴趣,但是需要更多东西来支撑,于是他们就以“旅行生态圈”为切入点,车型名字也开始搞文化营销,赋予特殊的意义,还真别说,文化这东西,一旦用对了地方,效果就是不一样。
从2018年到2024年,捷途的销量那真是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从4万台直接干到了超过56.8万台,一下子成了自主燃油大7座SUV市场的佼佼者,这劲头,真是不得了,而且,他们还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搞全球化布局,现在已经进入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当然了,产品力是基础,要是车不行,再怎么营销也没用,但更重要的是,捷途贴近市场,发现了用户的需求,并且努力满足这些需求,他们通过文化赋能,打造了一种“精神放牧”的品牌形象,让用户觉得开捷途,不仅仅是开一辆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由,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招,确实高明。
说起这个“旅行+”概念,我觉得它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捷途是真把它做到了骨子里,从“启程2018”到“征程2022”,再到“里程2025”,这几个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捷途的一次迭代和升级,也体现了他们对“旅行”的理解不断深入,李学用自己也说了,“旅行+”不仅仅是车,更是一种文化,这句话,分量很重的。
就拿捷途X70L来说吧,这车定位“磁悬浮豪华电七座SUV”,听着就高大上,他们强调越级性能,体验,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预售价格还很亲民,这真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感觉他们对标豪车的自信,都快溢出来了,这车要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好,那可真要火一把。
捷途的成功,其实也反映了一个趋势,现在的人买车,不仅仅是买个代步工具,更是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认同,汽车消费已经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谁能抓住用户的文化需求,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旅行+”之所以能引发用户的共鸣,就是因为它契合了大家对自由,对探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是智能互联时代,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数字化生活方式的载体,捷途的成功,就在于它把握了这一趋势,找到了文化认同的突破口,他们把车和旅行,和文化,和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汽车消费体验,这种体验,是过去很多汽车品牌都没有做到的。
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捷途凭什么能成功,我觉得,除了产品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对文化营销的巧妙运用,他们不是在卖车,而是在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这种东西,是很难复制的。
而且你仔细想想啊,他们那时候刚开始搞“旅行+”的时候,可没少被人质疑,很多人都觉得这概念太虚,不接地气,可是捷途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把这个概念做实了,做大了,做强了,现在回头看,那些当初不看好的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我记得那时候,捷途的4S店搞活动,经常会组织车主去旅行,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会在车上准备一些旅行必备品,比如帐篷,睡袋,烧烤架之类的,让车主感觉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个移动的家,一个可以随时开启旅行的装备,这种体验,确实很吸引人。
其实,捷途的成功,也给其他汽车品牌提了个醒,光靠技术,光靠配置,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了,现在的人更看重情感上的连接,文化上的认同,你得让用户觉得你的品牌是有灵魂的,是有温度的,是能够和他们产生共鸣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听说,到2024年10月,捷途品牌累计销量就要达到200万台了,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也充分验证了“旅行+”概念的成功,200万台,意味着有200万个家庭选择了捷途,选择了“旅行+”的生活方式,这背后,是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啊,脸上也有光。
我个人觉得,捷途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更是一个文化故事,一个关于梦想,关于探索,关于美好生活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你坚持自己的理念,用心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希望捷途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劲头,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