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仪表盘上的保养提醒,总能让人心里有点小纠结,尤其是像我家里那台车,每次跑到5000公里左右,行车电脑就开始“催着”换机油,好像再不开去保养,就要出什么大事似的。前段时间,我家人开着我的车出去玩,回来就说要赶紧去4S店换机油,人家一口咬定5000公里必须换,还讲了一通不换机油的种种风险,吓得她赶紧回来问我。可是一问我家邻居——他老早就在另一家4S店做售后保养,结果邻居悠悠地来了一句,“别听他们的,你这车用的又是全合成机油,我看开到一万公里甚至1万2都完全没问题。”
这下搞得我们挺纠结,三个不同的说法:一个说5000公里,一个说1万公里,还有邻居更狠,直接丢出个1.2万公里——这搞得门外汉的我们着实摸不清头脑。是不是开车这事,到底该听谁的?这机油到底能不能开到一万公里以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仔仔细细研究了一圈,总算是有些眉目了,也想趁着这机会跟大家认认真真聊一聊。
先说个现实吧,其实对于优质的全合成机油来说,跑个12000公里那真的是绰绰有余。国外的情况更夸张,有些车甚至三万公里才换一次机油。我之前还专门看了知名博主麦小兜跟钱贝分享的几次国外自驾游经历,其中就提到过当地的换油周期跟咱们国内完全不一样。比如在美国,他们的道路维修中心给出的建议是优质全合成机油能跑一万英里甚至更多——折算成咱们熟悉的公里数,大约是16000公里。还有来自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现代的全合成机油设计寿命甚至能达到15000到25000公里左右。这么听下来,咱们国内常说的12000公里,实在就像门外汉的“保守估计”。
不过虽然机油本身没问题,咱们也要结合使用环境来看。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脑补了一下咱们的路况,类似于“大妈正推车过马路,快递小哥电瓶车拐弯,前面又是货车扎堆儿”。相比国外宽敞的马路、较少的汽车保有量,我们这边的路况确实考验司机的耐心和技术,堵车的时候怠速的时间更多,对机油损耗也更大。同样跑1万公里,国内的发动机工作时间可能比国外多得多。这么算下来,有些车可能跑个三分之一,都消耗了机油的寿命了吧。国内这换机油周期怎么也不能跟国际标准硬抻,万一过了界,发动机寿命长期来说可能受影响。
我还顺便研究了机油瓶上的一些“小标志”,比如API等级和SAE粘度代码。这听起来挺专业,但其实搞懂了很简单——API指的是机油的质量等级,SN、SP这些标志表示机油的性能是否顶尖。“SP”就像手机里的钛合金PRO版,比之前的“SN”还强一个档次。如果你的机油还停留在SN以下,你用车环境又差,那别说一万公里了,8000公里换机油都是保守的。
另外,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你的发动机类型啦。如果是涡轮增压的车,这种发动机需要机油做更多的降温和润滑工作,寿命自然更短;而自吸式发动机相对平稳,多跑一点公里也是妥妥的。
这些都得基于你愿意花钱保养车。假机油的事我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都看到了一些新闻,咱们这边确实有不少人在用劣质机油,这种情况就别妄谈跑上万公里了。以我的话来说,只要能买到正规高端机油,认真看汽车保养手册里的建议,跑到12000公里没问题,但如果你经济不太宽裕,或者路况是真的差,那就还是别拖了,适时去换吧。
最后说个小建议,机油寿命其实也有办法判断,比如用试纸测残量,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确实能让新手车主不至于犯迷糊。记住,千万别“图便宜”!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保养自己心爱的车,享受驾驶的过程。话就说到这里啦,如果觉得有用的话,帮我点个赞转发一下吧,也让你身边的车主朋友们听听这些经验,少走点弯路,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