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攀爬天门山天梯撞断护栏,敬畏自然应成商业共识

一段视频在2025年11月12日中午引爆网络:一辆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上攀爬时失控下滑,撞断护栏,停滞在湿滑的石阶上。这不是电影特技,而是一场由车企主导的“极限测试”。动力与陡坡的较量以失败告终,但真正的代价,或许不在车辆本身。

这场测试意图证明一辆城市SUV的越野能力,却选在了垂直落差150米、平均坡度45°、局部超60°的天门山天梯。这里不是试验场,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90%,生长着珙桐、金钱槭等珍稀植物。奇瑞称其为“对技术的挑战”,但挑战的边界,是否该划在自然遗产之上?

天门山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法律明确禁止在其中开展破坏生态、影响景观的商业活动。《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六条严禁“开山、采石、修建破坏地形的设施”,而一场汽车攀爬测试,即便未造成植被损毁,其安装固定装置、铺设防护绳、车辆反复碾压,已构成对原始环境的实质性干预。更不必说,此类活动从未列入景区常规项目,也无合法审批路径可循。

奇瑞事后致歉,承认“风险预估不足”。但问题不在“预估”,而在“选择”。企业将公共资源当作营销舞台,把生态敏感区视为流量入口。当一辆车在999级台阶上轰鸣爬行,它挑战的不是坡度,而是公众对自然敬畏的底线。此前云南、贵州已有类似违规案例被叫停并处罚,教训清晰,却仍有人以“创新”之名重蹈覆辙。

商业创新不应以生态让步为代价。真正的技术自信,无需在天梯上证明。车企若真想展示四驱系统,完全可在专业测试场地完成。将极限测试搬进自然景区,本质是用环境风险换取短期曝光,是典型的“流量至上”思维。这种思维,正不断侵蚀着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平衡。

天门山的护栏可以修复,但公众对商业边界的信任一旦破碎,便难以重建。我们不反对技术探索,但必须划定红线:自然遗产不是营销的背景板,生态底线不容车轮碾压。下次出发前,请先问一句——这条路,是否本就不该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