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既惊讶又好奇的事。
主角是大家都不陌生的法拉第未来,也就是贾跃亭的那家公司。
沉寂了许久之后,他们突然在7月18号发布了一款全新的MPV车型,取名为FX Super One。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款车在美国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发布会还没结束,就收到了超过一万份需要真金白银支付的订单。
这消息听起来确实很振奋人心,毕竟在FF91那款车上,我们见证了太多的“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当新车的照片和信息传回国内时,咱们的网友们却并没有跟着一起狂欢,反而一个个都变成了“侦探”,大家普遍的感觉是,这事儿,好像没那么简单。
大家的疑问主要集中在这台新车的外观上。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FX Super One,都觉得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这车的整体轮廓、车身线条,甚至是侧面的设计,都和我们国内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高山MPV长得太像了,简直就像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
如果仅仅是长得像,或许还能用“设计潮流趋同”来解释,但接下来的发现,就让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
有好奇的网友直接去访问了法拉第未来的美国官方网站,想看看更详细的介绍,结果在一个介绍车辆四驱系统的宣传页面上,看到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文字。
那段英文宣传语翻译过来的大意是:“高山9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系统……”等等,“高山”?
这不正是长城魏牌那款车的名字吗?
这一下,可就不是“撞脸”那么简单了,这几乎等同于抄作业的时候,连同学的名字都原封不动地抄了上去,连改一下都懒得改。
这下,国内网络上的讨论就更热烈了,大家开玩笑说,这要是打开FX Super One的前机盖,里面会不会真的贴着一个长城汽车“GWM”的标志。
这件事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的谜团:法拉第未来和长城汽车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首先,要说是法拉第未来自己独立研发的,很多人是不信的。
毕竟,他们花了八年时间,投入了巨额资金,才勉强让FF91实现了极小规模的交付,整个过程充满了波折。
汽车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涉及到大规模量产,背后需要一套非常成熟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以FF目前的状态,要在短时间内从零开始,打造出一款完成度如此之高的全新MPV,并且宣称要建新工厂,实现年产三万台的目标,这在外界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会不会是两家公司有秘密合作,只是没有对外公布呢?
这也有些不合常理。
对于长城汽车这样的大型上市车企来说,与海外公司进行如此深度的合作,是一件足以影响股价和市场策略的大事,完全没有理由要这样藏着掖着,让合作伙伴在发布会上闹出把自家产品名字写上去的乌龙。
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一个更大胆也更合理的推测就浮出水面了。
这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中国制造,美国贴牌”。
具体来说,就是由长城汽车在国内利用其成熟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生产出魏牌高山的“半成品”或者说基础车身,然后整车海运到美国。
到了美国之后,再由法拉第未来的团队进行最后的“加工”和“赋能”。
比如,换上FF自己的品牌标志,安装上他们引以为傲的所谓EAI智能操作系统,可能再对内饰的一些细节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美国当地用户的审美和习惯。
最后,这台本质上是“中国心”的车,就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本土品牌”法拉第未来的全新产品,堂而皇之地在美国市场进行销售。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贾跃亭本人也给出了一个听起来很有格局的说法,他称之为“桥梁战略”。
他解释说,这个战略的核心是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外展破内卷”。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拼价格、拼配置,利润空间被挤压得很小。
而法拉第未来作为一个在美国市场打拼了多年的公司,虽然造车过程坎坷,但积累了对当地市场的理解、品牌知名度以及一些渠道资源。
因此,FF可以成为一座“桥梁”,让中国优秀的汽车产品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够更顺畅、更低风险地进入到全球市场。
这么一解释,整个事情的逻辑就清晰了。
这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合作,对双方来说,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对于长城汽车而言,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有能力造出产品力非常强的车,但在陌生的美国市场,要从零开始建立品牌认知、铺设销售和售后网络,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要面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
现在通过与FF合作,他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制造环节,就能轻松地把产品卖到海外,相当于“借船出海”,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出海策略。
而对于法拉第未来来说,这更是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FF一直以来的短板就是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而这恰恰是长城等中国车企的强项。
通过合作,FF凭空拥有了一款成熟可靠的硬件产品,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擅长的软件、智能化理念和品牌故事包装进去,从而快速实现产品的落地和销售,为公司赢得宝贵的现金流和市场信心。
更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这样一款在我们看来配置已经很“卷”的MPV,到了美国会如此受欢迎,甚至订单“爆了”?
这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
在我们国内市场,像零重力座椅、车载大冰箱、贯穿式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配置,已经逐渐成为很多新能源车的标配,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在汽车文化相对传统的美国市场,尤其是在MPV这个讲究实用的车型品类里,这些功能中的任何一项都算得上是“新鲜玩意儿”。
当美国消费者发现,一台售价不到8万美元的车,不仅提供了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完美解决了他们对续航的担忧,还拥有堪比豪华头等舱的舒适座椅和一套先进的智能座舱系统时,这种冲击力是巨大的。
法拉第未来宣称,这是将售价高达30万美元的FF91的核心技术下放,用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让大众也能体验到顶级的智能和奢华。
这种策略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的空白点,所以受到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激烈的“内卷”中所磨练出的强大产品定义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