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热捧的“全面电动化”,正被部分外资车企抛弃。宝马集团发动机生产高级副总裁克劳斯·冯·毛奇直言,内燃机技术在当下过渡时代,是稳定现金流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
奥迪首席执行官高德诺也确认,撤回前任管理层制订的“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此前,奔驰、沃尔沃及多家超豪华汽车品牌也都宣布调整电动化计划。
奥迪原本计划从2026年起停止内燃机技术开发,2026年后不再投放新款燃油车型,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燃油车,如今这一计划搁置。
奔驰曾计划2030年在主要市场实现全面电动化,现在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未来10年还将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
沃尔沃放弃到2030年仅销售纯电动汽车的目标,将电动化目标调整为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池车型至少占其销量的90% 。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延长电动化转型过渡期。宾利也调整电动化战略,延长插电混动车型生命周期。
外资品牌并非抵制电动化,而是基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企业自身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做出调整。
当下,多数车企电动化业务难以盈利,保留优化内燃机技术,既能实现平稳过渡、降低转型风险,又能为电动化技术研发争取时间和资源。而伴随电动化推进,外资品牌在华销量普遍下滑,这也让它们在电动化转型上更加谨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