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当何小鹏拿着一把剪刀,对着自家机器人“痛下杀手”的时候,我估摸着他心里飘过的弹幕,比发布会现场的灯光还绚烂。
这叫什么事儿?
自家养的“娃”,就因为走路太像个人,差点被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摁上“假冒伪劣”的戳,逼得当爹的亲自下场“验明正身”。
这事儿要我说,纯属“自作自受”。
谁让你家那个叫IRON的机器人,在台上走的那几步道,比维密天使还妖娆?
那小腰一扭,重心一换,小腿往前那么一甩,我寻思着,这不就是我家楼下健身房里,那个瑜伽教练最爱显摆的动作吗?
难怪视频一出,网上立马炸锅了,管你国内国外,评论区里探照灯全亮了:“里面藏人了,绝对的!”
“哥们儿辛苦了,这身铁皮里头得有50度吧?”
这年头,AI这玩意儿已经快被聊烂了,大家的神经都绷着呢。
所以何小鹏辟谣也得下猛药。
先是拉开背后的拉链,露出一堆花花绿绿的电线,想告诉你,里面没有汗流浃背的临时工。
结果呢?
网友们压根不买账。
行,软的不行来硬的。
何小鹏亲自上阵,抄起剪刀,对着IRON通着电的身子就是一下,划开“皮肤”,剪断“肌肉”。
那个被“开膛破肚”的机器人,愣是跟没事儿人似的,还在旁边溜达,仿佛在用行动说:“服不服?”
这么一通操作,公关效果拉满,热搜是上去了,但咱不能光看热闹。
扒开这层“真人秀”的外衣,小鹏这回端出来的菜,到底有几两干货?
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关心小鹏机器人技术含量的人来说,这才是重点。
那个引爆全网的“猫步”,说白了,就是结构和算法的一场胜利。
你看那些傻大黑粗的工业机器人,恨不得把电机直接焊在关节上,力气是大了,可你让它走个直线试试?
能不把自己绊倒就算成功。
小鹏IRON走的就不是这个路子,它更像个学芭蕾的。
它把那些又大又沉的电机,都藏到了靠近身子骨的地方,两条腿就跟俩鸡爪子似的,轻飘飘。
你想想,你甩一根铁棍和甩一根鸡毛掸子,哪个更省劲儿,哪个更快?
腿轻了,惯性就小,一丁点儿力气就能让它搔首弄姿,那“猫步”不就来了?
这是一种取舍,为了极致的“仿生”,牺牲了一部分负重能力,这棋下得,很有想法。
当然,光有个好身段还不够,还得有个聪明的脑子。
小鹏给它塞了三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据说总算力高达2250 TOPS。
这玩意儿就厉害了,让IRON不光能跑能跳,还能看、能听、能思考,自己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才是它能走出灵魂步伐的“内力”。
有意思的是,这套玩法在“小鹏系”里头,似乎是祖传的。
前两年有个叫众擎机器人的公司,也靠着走路丝滑火了一把,他们家老板,就是从小鹏机器人团队里出来的。
你看,这就像郭德纲的徒弟,不管走到哪儿,那说相声的范儿,还是一股德云社的味道。
这就得聊到一个老问题了:为啥非得让机器人长得跟人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人形机器人行业最大的争议点吗?
一个说烂了的理由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为人设计的。
你家门把手的高度,马桶的坐姿,都是按着咱们两足直立猿猴的尺寸来的。
机器人要是长成个八爪鱼,估计连门都进不去。
所以,长得像人,是它接入我们这个花花世界最省事的“通行证”。
所以,何小鹏说未来IRON还能定制性别和体型,这就不单单是搞噱头了。
他这是明晃晃地告诉你:这玩意儿,我就是冲着让你当“家人”去养的。
当然,饼画得再大,也得能烙熟才行。
2026年底量产,初期的工作是去商场当导购。
这招很稳,在安全法规还不完善的时候,先让它在可控的场景里“实习”,既能赚钱攒经验,又能吊着市场的胃口。
从汽车到飞行汽车,再到这个差点被当成“骗子”的机器人,小鹏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追着特斯拉的屁股跑。
一年烧掉50多亿搞研发,这赌注下得不可谓不大。
所以,IRON的铁皮底下到底有没有藏着一个人?
当何小鹏的剪刀落下的那一刻,这问题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真正好玩的是,这场全民参与的“找茬”游戏,可能正是小鹏最想看到的。
它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看,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到这个地步了。
我们之所以拼命想证明“里面有人”,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准备好接受那个更酷的事实:里面,真的没有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