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

说到哈雷戴维森Street Bob,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某个美国小镇上的顽主,头发用机油理得光亮,穿件皮夹克,翻开夹兜不是打火机就是胡椒喷雾。可惜,今天我们说的主角并不是人,是车,还是被德国人和美国人联手糟蹋的一辆,被叫做“Streamline Bob”的改装哈雷。你说,这名字里Bob和Streamline加一起,难不成要搞一场革命,毕竟流线的Bob,总觉得像泳池边上抹了油的游泳健将。

不过,人家德国人做事总是讲究,把哈雷这种美式硬汉也改成了精致小伙子,说是Thunderbike和CCE联手。这是什么组合?大致相当于让一个热爱啤酒肚卡车的美国工程师和一个喜欢精修眉毛的德国艺术家合作,终极目标当然不是世界和平,而是做出一辆可以“随装随走”的哈雷。听上去比高考填志愿还自由,反正只要不用动车架的骨头,其他随便拆装。这一条真是击中了我们这些有选择恐惧症的灵魂深处,因为没几个人看到哈雷第一反应是买菜骑,第二反应是拆得比乐高还细,随时都能换块新的玩儿。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看看改了啥吧。前21后18英寸大轮毂,这尺寸说出来都像在念电话号码,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碰碰车,车轮越大越有安全感。配上Kodlin排气,直接把本地社牛的声量贡献到噪音污染的排行榜前列。小蝙蝠翼导流罩,不知道是防风还是防吸血鬼,板着的样子和美式巡航的粗犷居然不冲突,大抵是“蝙蝠侠复仇者联盟”系列里没拍的支线剧情。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前后挡泥板也是必不可少,说是挡泥,其实更多是遮羞,毕竟哈雷这车本来就是一路尘土,改装再精致,也是得应对现实的泥泞。可是德国小哥改得如此精细,挡泥板都恨不得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生怕车主不懂欣赏。车把增高,这个就比较有性格了,毕竟骑哈雷想要的是站起来喊话的姿势,不骑也要装得像随时能骑着去拯救银河系。空滤、握把、脚踏这些也悉数更换,本来觉得多此一举,但再想想,每一个小部件都在呼唤“定制自由”,让“个性化”成为这辆车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你邻居家那辆挂满塑料花的电动三轮。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说到原厂的三星、前叉腿,也没落下改装行业的混搭怪。加上Arlen NessDLC涂层叉管,你要不知道这个品牌,可以大胆假设这是某种用来教训小偷的秘密武器,反正听起来很猛,实际是给车前悬挂刷上黑科技,然后内部塞了专业调校组件。据说还能做预载调节,想降多低就多低——最低能降两英寸。你看,这跟盛夏买空调一个道理:不在乎冷的极限,在乎能不能随时调,毕竟人生已够困难,至少骑车要舒服点。

后减震也同样没被冷落,虽然保留了原厂配置,可依旧加了降低套件,大概是怕骑哈雷的都是腿短族群。毕竟谁没在骑行时幻想过脚能踏着地比风更快?当然你要真把哈雷降到这样低的高度,估计也只能骑进机场安检,毕竟太低连减速带都懒得理会。可德国人的匠心就是这样,既要能拆又要能装、还能降还要精致,分分钟让你把骑摩托车的生活过成了乐高大师的职业秀。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显然不是。改装圈子的暗黑规则,“拆、装、降、高、滤、管”,听上去就像新一代天王组合,都有话题,谁能想到竟然全都用在一辆摩托车上。重点还不是功能,是那种流于表面的“自由”的哲学。从头盔到脚蹬,无一例外,都是“可定制、待改装”,换句话说,卖一辆车还顺便推销千万零件,经济学家说这叫“提升客户终身价值”,我觉得这叫“薅羊毛到骨头里”。

其实哈雷Street Bob本身就已是高雅中的粗野,到了Thunderbike和CCE手里,变成了披着流线外壳的文化拼贴。德国人把“美式造作”玩出“巴洛克的精致”,每个配件都带着钞票的味道,改装完了还没骑出去,朋友已经开始盘算你是不是拿了定制行业的返利。你骑着定制哈雷,左拥欧美风范,右抱德式精工,不出门都能赢得小区C位出场。而放下车把,面对现实,回头看经济压力和油价老泪纵横,定制摩托给了我们什么?就是一种可以随时换配件自我安慰的小确幸。你可以没有理想,至少可以有一个换了十八次缸盖的哈雷。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这套“随装随走”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制造一种“骑车即自定义”的幻觉。你以为这是自己的独特表达,实际上只是德国工程师的一场营销party,他给你每个螺丝都打了二维码,还能随时扫码换新。你觉得自己很酷,其实只是把“酷”分期付款,拆着拆着就成了改装比赛里的苦劳工,久而久之,你发现哈雷不是你改,生活才是你改。

有时候在二手市场转悠,能碰上三手改装哈雷——前主踹掉了脚蹬,后主换了排气,现主发愁怎么卖出去。你要想明白,大部分人买定制就是为了证明“我不是从众”,但每次装拆都在证实“我还是跟着众人走”。自定义的尽头,就是装配工的青春;流线的彼岸,是下一个改装公众号的红包雨。再把成本算算,这哈雷Street Bob最后变成了“Street Poor”,令人唏嘘。

不过,这种定制改装并不是坏事。毕竟社会的真谛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拆和装。你手握二十款轮毂,却买不起自己的车库;你拿着降两英寸的减震,在烂路上颠得灵魂出窍。生活就像拼装哈雷,没拼好之前自信满满,拼完了发现螺丝还剩一大堆,只敢安慰自己德国工程师也有失手的时候。别人问你改得好看吗?只能答“换得爽”,就像朋友圈发图总得配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只是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不过是在为被动选择做点主动表演。

说到底,Thunderbike和CCE的合作,让哈雷戴维森Street Bob获得了“流线与精致”的皮肤包,却未能实质改变什么。改头换面算是摩托版的换头像,但生活里的荒诞从没停过。你可以把挡泥板刷成金色,也可以把排气换成科幻版,但堵车时你还是哈雷骑手,油价涨时你还是苦主,买不起的时候依然是围观群众。改装这门手艺仿佛告诉你:“如果生活难以改变,就把生活的配件全都改了呗。”哲学家说改变世界,工程师说改装零件,最后还是钱包说了算。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像那辆被流线Bob。被社会定制,被现实拆装,还美其名曰“随装随走”。你天天刷短视频,看着别人骑着锃亮的定制哈雷,觉得人生不过缺点配件,等终于自己动手一番,才发现原装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毕竟不是谁都能拆散了骨头再组回去。你花不少钱,就留下一句:“买哈雷、改装、买配件,把折腾变成习惯。”德国人笑了,美国人也笑了;你没笑,是因为钱包也笑了。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哈雷Street Bob改装潮流背后,德国与美国联手演绎个性化哲学与经济游戏-有驾

最后,用一句流传在车友圈的大实话来结尾:“哈雷可以改头换面,但我的存款不支持二次飞跃。”生活荒诞得像改装摩托,拆来拆去,都是原装的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