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说的是奇瑞汽车搞了一次挑战活动,结果没成,反倒把自己送上了热搜,还搭上了一封深夜发出的致歉信。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戏剧性,一辆新车,要去爬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那九百九十九级台阶,光是想想那个画面就够刺激的。
可结果呢?
车没爬上去,还倒着滑下来把景区的护栏给撞坏了。
这下好了,本来是想秀一把肌肉,结果变成了当众出糗。
大家伙儿肯定都纳闷,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车子本身不行,还是背后有别的原因?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这场本该是高光时刻的表演,怎么就演砸了。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挑战的地点有多“魔鬼”。
张家界天门山的“天梯”,那可不是一般地方。
它总共有999级台阶,笔直地通向天门洞,看着就让人腿软。
这台阶的垂直高度有150米,差不多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而且坡度特别大,平均都有45度,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60度。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你人站上去,都得弓着腰,感觉随时会向后倒。
再加上台阶又窄又滑,别说开车了,就是人走上去都得小心翼翼。
所以,奇瑞选这么个地方来展示他们新款风云X3L的性能,可以说是胆子相当大,也是想通过征服这种极限路况,来证明自家车的动力和四驱系统有多厉害。
在活动开始前,奇瑞方面也是做足了宣传。
公司的高管还在网上发文,又是问“挑战天门山到底有多难”,又是喊着“让我们顶峰相见”,把大家的期待值拉得满满的。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多激烈啊,光说自己的车好没用,得拿出点真本事让大家看看。
搞这种极限挑战,就是最直接、最能吸引眼球的宣传方式。
如果成功了,那绝对是一次载入史册的营销,能立刻让这款新车名声大噪。
可以说,奇瑞是抱着“一战成名”的决心来的。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到了11月12号中午,挑战正式开始。
根据现场网友拍的视频来看,这辆风云X3L确实是开上了台阶,但没开多远,意外就发生了。
车子好像突然使不上劲了,开始往后倒滑。
随着“砰”的一声,车尾结结实实地撞在了旁边的护栏上,直接把护栏撞出了一个大缺口。
然后,这辆车就那么不上不下地卡在了半道上,据说停了有两个小时,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这下,“顶峰相见”的豪言壮语,变成了“半坡罚站”的现实。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车子为什么会滑下来?
是动力不够?
还是技术出了问题?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奇瑞在后来的致歉声明里给出了官方解释,这个原因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问题既不是发动机,也不是四驱系统,而是出在了一个小小的零件和一根安全绳上。
咱们来通俗地解释一下。
为了保证挑战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工作人员给车子系上了一根很粗的防护绳,这根绳子的另一头,通过一个叫“卸扣”的东西固定在牢靠的地方。
这个“卸扣”就像我们登山时用的那种锁扣,是个非常关键的连接件,作用就是把车和固定点牢牢地拴在一起,以防万一。
可坏就坏在这个小小的卸扣上,它在挑战过程中,居然意外地脱落了。
这一脱落,连锁反应就来了。
首先,安全绳失去了固定,一下子就松了。
接着,这条又长又重的绳子在车辆行进中,不偏不倚地就缠到了右边的车轮上。
你想想,车轮被这么个大家伙给死死缠住,就像人的腿被绑住了一样,还怎么走路?
车轮一动不了,发动机再强的动力也传递不出去,车子就瞬间失去了往上爬的劲儿。
在那么陡的坡上,一旦没了动力,结果可想而知,车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只能往后滑,直到撞上护栏才被拦住。
所以说,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听起来有点“冤”,不是车子本身性能不行,而是辅助的安全措施出了岔子,属于一个执行层面的失误。
这个失误虽然看似偶然,但暴露出的问题却很深刻。
奇瑞自己也承认,是在策划和执行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细节的把控有疏漏。
这话说得很实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场如此重大的公开活动,成败往往就取决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这也给所有正在努力向上的中国品牌提了个醒:核心技术再硬,产品力再强,如果现场执行和安全保障这些基础工作没做到位,那么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
而且,这件事引发的讨论,远不止技术层面。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商业活动,是否应该占用公共旅游资源?
天门山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是属于所有人的。
为了一个企业的宣传活动,就把游客上山的主要通道“天梯”给封锁了两天,这让很多满怀期待远道而来的游客吃了闭门羹。
有导游证实,那两天游客都不能从天梯走,只能改乘电梯。
这种做法,无疑影响了普通游客的旅游体验。
大家会觉得,凭什么一个企业的商业行为,要以牺牲公众的便利为代价?
更何况,活动不仅占用了场地,还对景区的设施造成了损坏。
这就不单单是赔钱修复的问题了,它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议题:企业的商业活动和公共利益之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奇瑞在事后的处理方式。
他们的反应非常迅速,没有藏着掖着,第一时间就发布了致歉声明,把事故原因原原本本地公之于众,态度很诚恳,并且承诺会承担全部的修复和赔偿责任。
这种勇于担责、不推卸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也说明,我们的国产品牌在经历风雨的过程中,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一次失败的挑战,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以负责任的方式去弥补和反思,那么对于一个品牌的长远发展来说,未必是件纯粹的坏事。
它让公众看到,这是一个会犯错,但更懂得反省和承担的企业。
这次的“天梯之困”,或许能成为奇瑞乃至更多中国品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周全的一次重要警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