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变局,六强销量争霸,技术路向何方

最近这几个月,新能源车市简直像一锅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冒泡。零跑一个月干出六万多台销量,全靠八万块的小车撑着,听着是不是有点不敢信?蔚来ES6卖得比BBA还猛,小米新车订单排到年底,比亚迪继续闷声发大财,小鹏理想在混动赛道卡着脖子转不过弯,华为加持的问界靠着鸿蒙系统悄悄破五万。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神仙打架。

你说这些数字背后没点门道?那不可能。现在买车的人精着呢,光靠吹不行,得真香才行。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六大巨头的真实战况,看看谁在裸泳,谁真支棱起来了。

先说零跑,这波真是杀疯了。T03和C11这两款车,一个代步一个家用,价格直接打到八万出头。很多人第一反应:这么便宜,能行吗?但你别急着劝退。它家玩的是“全家桶”模式,三电技术自己搞,芯片自己设计,成本压得死死的。省下的可不是小钱,是能把同级对手按在地上摩擦的定价权。可问题也来了,利润薄得像纸,车主提车时发现车机卡顿得像老年机,售后网点少得可怜。你说它能走多远?短期冲量没问题,长期还得看服务能不能跟上。不然,销量再高也是空中楼阁。

新能源市场变局,六强销量争霸,技术路向何方-有驾

再看蔚来,这哥们走的是“高端会员制”路线。ES6月销过万,比奔驰GLC、宝马X3卖得都好,凭啥?免费换电、NIO House、车友会活动不断。你买的不是车,是生活方式。这招在经济压力大的时候反而吃香——省下的油钱和充电时间,不就是真金白银?但BBA也不是吃素的,已经开始降价反扑。要是哪天换电不再免费,这层“滤镜”会不会瞬间打脸?咱们走着瞧。

小米SU7一出来就上头,两万多的定价,性能对标保时捷,百公里加速干到4秒内。年轻人一看:这价格,这配置,不抢一个都说不过去。可产能跟不上,提车等三四个月,网友调侃雷军又在搞“饥饿营销”。但你别说,这招对米粉真管用。小米把手机那一套搬到汽车上,粉丝经济玩得明明白白。问题是,车不是手机,一旦出点毛病,口碑崩得更快。而且电池成本明年可能又要涨,现在卖一台亏一台,雷军的账本怕是已经在冒烟了。

比亚迪呢?还是那个稳字当头。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双线开花,从海豚到仰望,全覆盖。人家不玩虚的,三电自研,产业链全吃下,成本控制顶呱呱。DM-i混动技术一出,直接让“油老虎”成了过去式。现在又悄悄试水八百伏快充,动作不大,但步步为营。你说它有没有短板?有,高端品牌力还不够,开出去不像BBA那么“走路摇头晃脑”。可你要说实用、省心、保值,比亚迪还真没怕过谁。

新能源市场变局,六强销量争霸,技术路向何方-有驾

小鹏和理想这对“老对手”,现在有点冰火两重天。小鹏G6、G9产品力不错,L2级辅助驾驶也算第一梯队,可问题是混动车迟迟没动静,纯电市场又卷得要命。老款P7一堆库存,降价清仓都难卖,你说气人不?技术领先一步,市场反应却慢半拍,这就是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

理想呢?靠增程式打天下,一家人出行“床车”天花板。可现在被吐槽“冰箱彩电大沙发”堆得多,核心技术没突破,增程技术要过时。二十万以下的车卖不动,高端又拼不过蔚来。看着月销四万挺风光,细看全是L系列老三样,新品没跟上,迟早要出问题。

最后说说华为和问界。不造车,只赋能,结果问界M7、M9卖得比很多传统品牌都好。凭啥?鸿蒙座舱太强了,车机流畅度秒杀一众对手,语音交互跟跟Siri似的,还能无缝连接手机、平板。这哪是开车,简直是把办公室搬进了车厢。可合作车企心里打鼓:技术全捏在华为手里,以后是不是连定价权都没了?自己辛辛苦苦造车,最后给华为打工?

这六家,打法完全不同:零跑拼价格,蔚来拼服务,小米拼粉丝,比亚迪拼技术,小鹏理想拼场景,华为拼生态。谁对谁错?现在下结论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是最大赢家。以前二十万买个合资车就不错了,现在同样的钱,能买到配置顶呱呱、智能化拉满的国产新能源。

新能源市场变局,六强销量争霸,技术路向何方-有驾

八百伏快充、城市NOA、固态电池这些新技术还在路上,明年电池成本一涨,价格战怕是要更凶。谁能活下去?不一定是最能烧钱的,也不一定是最会讲故事的,但一定是最懂用户、最能控制成本、最有技术储备的那个。

现在摆在你面前六款车:一个便宜到劝退,一个服务好到上头,一个颜值高到出片,一个技术稳到真香,一个配置堆到眼花,一个生态强到离谱。

新能源市场变局,六强销量争霸,技术路向何方-有驾

你会怎么选?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