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

最近这几年,大家聊起国产车,奇瑞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家车企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埋头搞技术的“理工男”,不怎么爱出风头,但每年总会冷不丁地搞出点大动静。

特别是他们董事长尹同跃,每年开会都喜欢放个“狠话”,定个大家觉得有点够不着的目标。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前几年,他喊着要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不客气”,大家还觉得有点悬,结果现在回头一看,人家还真做得有模有样。

所以,在今年的2025奇瑞创新大会之前,很多人都在猜,这次尹董又准备在哪方面“不客气”了呢?

按理说,现在车企出海是大热门,奇瑞的出口生意又做得风生水起,连续多年都是出口冠军,海外市场的收入都快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了,所以大家觉得,这次八成是要在“全球化”上再加一把火。

可没想到,大会一开,尹董提出的新目标是“全球化创新体系”。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有点琢磨不透了,卖车到全球和在全球搞创新,这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这背后,其实是奇瑞下的一盘大棋。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要理解这盘棋,咱们得先看看现在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过去那种,发达国家出设计出品牌,咱们负责生产组装的全球合作模式,现在已经开始变味了。

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抱团,搞起了自己的小圈子。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想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可不小。

咱们的对手不再是国内的同行,而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欧美日老牌巨头。

想在人家的地盘上站稳脚跟,光靠把国内造好的车运过去卖,这条路会越走越窄。

因为你不够了解当地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他们的开车习惯是什么,当地的路况又怎么样。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所以,奇瑞的思路就特别清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做“搬运工”,而是要把“大脑”,也就是研发中心,直接建到海外市场去。

这就是他们提出的“1+7+N”全球研发布局。

简单说,就是以中国总部为核心,在德国法兰克福、巴西圣保罗、墨西哥城这些关键市场建立七个研发中心,然后再联合全球数不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离市场最近,就能最快地听到炮火声,知道消费者到底要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这才是从简单的产品出口,迈向深度本地化运营的关键一步。

当然,光搭个架子还不够,里面得有真东西。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奇瑞这套创新体系,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内外结合。

对内,他们搞了三百多个“瑶光实验室”,汇集了超过三万名自家的研发人员,专门攻克那些具体的技术难题。

比如,他们研发的鲲鹏动力,把发动机的热效率做到了48%这个全球领先的水平,这意味着他们的混动车会非常省油,向着百公里油耗“1时代”迈进。

还有他们的“灵犀智舱”,里面的智能语音助手“小奇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听懂指令,而是要做到能理解你的情绪和潜在需求,实现“懂你心”的体验。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技术成果。

而对外,奇瑞则设立了“开阳实验室”,这个玩法就更有意思了。

他们向全世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广发“英雄帖”,说:“你有好的想法,有好的技术,尽管来找我。我给你提供资金、设备和平台,帮你把想法变成现实。如果项目成功了,咱们一起分享成果,甚至可以给你股份;如果失败了,没关系,所有的损失都由我奇瑞来承担。”你听听这口气,这得有多大的魄力和自信!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通过这种方式,奇瑞把全球一百多所高校和五万多名外部专家都变成了自己的“外援团”,一起去探索那些更前沿的科学技术。

一个主攻应用,一个主攻基础,双管齐下,创新的源头活水自然就源源不断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有人觉得有点虚,毕竟都是战略层面的东西。

奇瑞似乎也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创新大会前,他们结结实实地秀了一把肌肉,让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让一辆还没正式上市的越野车——捷途纵横G700,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从长江的一岸,“游”到了1480米宽的对岸。

这可不是那种开着车从浅水里趟过去,而是车身完全浮在水面上,像一艘船一样航行。

这件事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它背后是奇瑞研发的“方舟两栖技术”。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这辆车不仅有顶级的防水密封能力,更关键的是,它不是靠车轮转动划水前进,而是装备了专门的800V高速推进器,动力强劲。

这就意味着,它不只是能在紧急情况下短暂漂浮保命,而是真正具备了在自然水域航行的能力,而且上岸后车辆一切正常,无需特殊检修。

奇瑞用这样一种极其震撼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他们所谓的“技术货架”到底有多深厚。

这个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核心技术,从整车平台、电池电机,到智能系统,再到这种两栖黑科技,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合出功能各异、性能强大的新产品。

当然,一家优秀的企业,光有硬核的技术还不够,还得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尹同跃在会上说了一句让很多人非常意外的话,他说:“现在再单纯追求销量,意义已经有限了。”这话要是从一家销量下滑的企业嘴里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是借口。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但奇公里的出口量,继续领跑所有中国品牌。

在这么亮眼的成绩面前,说“销量不重要”,这恰恰反映了奇瑞高层的一种清醒和远见。

他们明白,销量只是结果,而不是目标。

如果为了短期的销量数字,牺牲了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健康的经营,那是得不偿失的。

他们现在更看重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高端,把经营做得更扎实,把质量做得更可靠。

只要把这些内功练好了,销量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种不被短期利益绑架的定力,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显得尤为珍贵。

奇瑞立下全球新目标,2025创新大会,剑指世界级车企-有驾

所有这些技术上的布局和管理上的思考,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让奇瑞从一家成功的“中国公司”,蜕变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公司”。

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可能只是把中国生产的汽车卖到全世界,而后者,则是用全世界的人才,在全世界搞研发,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服务。

尹同跃甚至说,未来奇瑞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贡献,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员工数量,都会远远超过国内。

这意味着,未来的奇瑞,可能在德国的团队就由德国人来管理,他们有充分的权力决定什么样的车最适合德国消费者,而不需要事事都向中国总部汇报。

同样,在巴西、在墨西哥,也都会是这样。

只有做到这种深度的本地化,让公司的血液里流淌着多元文化的基因,才能真正融入全球市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跨国企业。

这虽然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从这次创新大会上我们能看到,奇瑞已经明确了方向,并且正在用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他们正在打造一个24小时不间断、365天不停转的“全球创新引擎”,这个引擎的轰鸣声,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